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回09:不贷款你们真以为我没钱? > 第119章 养老地产的温情牌

第119章 养老地产的温情牌(1/2)

目录

创新的物业管理模式也引发了行业热议。

王安和他的安居地产,俨然成了江州地产圈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但王安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银发经济”这四个字,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王安心里漾开圈圈涟漪。

这片蓝海,广阔得让人心动,但也深邃得让人敬畏。

他想起之前去医院探望亲戚时,看到的那些场景。有些老人在家,子女忙于工作,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守着电视从早看到晚,眼神里是挥之不去的落寞。

也有些老人被送进养老院,环境倒是不错,干净整洁,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规整却冰冷,缺乏生气和人情味。

居家养老,缺陪伴,缺专业照护;机构养老,缺自由,缺家的温度。

传统的养老模式,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能不能有一种模式,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能让老人们有独立、舒适、像家一样的居住空间,又能随时获得专业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最重要的是,还能有丰富的社交活动,让晚年生活不再孤单,而是充满乐趣和尊严?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其实早已埋下。

尤其是在瓦窑村项目初见成效,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后,这颗种子便开始悄然发芽。

瓦窑村是给奋斗者的家,那能不能再建一个给奋斗了一辈子的父辈们的家?一个真正能让他们安享晚年的地方。

而沈佳的家庭背景,恰好为这个想法提供了一个契机。

沈佳的母亲,是江州大学社会学院的一位退休教授,一直关注老龄化问题。

而江州大学,在老年学研究和社工人才培养方面,颇有建树。

“佳佳,你说,我们和江州大学合作,搞一个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项目,怎么样?”

在一个温馨的夜晚,王安向沈佳提出了这个想法。

沈佳正在敷面膜,闻言眼睛一亮,猛地坐了起来,面膜都差点掉下来。

“养老社区?和我们学校合作?”

她激动地抓住王安的手。

“这个想法太棒了!阿浪,我跟你说,我妈退休后,一直觉得现在的养老院要么太冰冷,要么服务跟不上。她还写了好几篇关于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论文呢!”

“而且,我们社会学院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有理论,有热情,正需要一个实践的平台!”

王安笑了。

“我就知道你会支持。”

“我们安居地产有开发建设和社区运营的经验,江州大学有专业的人才和研究资源。强强联合,打造一个真正高品质、有温度的养老社区,我觉得大有可为。”

“我们可以把社区建在环境好的地方,设计上充分考虑适老化需求,引入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再结合大学的资源,开设老年大学、兴趣社团、康复理疗中心……”

“甚至,我们可以尝试‘代际融合’模式,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入住社区,为老人提供陪伴服务,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住宿问题,形成互助养老的新模式。”

王安越说越兴奋,一个理想养老社区的蓝图,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沈佳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

“太好了!这不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件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事情!我明天就去找我妈,跟她好好聊聊,再联系一下学院的领导!”

行动派的沈佳,第二天就行动起来。

沈母对王安的想法大加赞赏,并立刻利用自己的人脉,牵线搭桥。

江州大学社会学院方面,对于能与本地优质企业合作,将学术研究落地,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