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挣扎在废土的日子 > 第266章 不同生存方式

第266章 不同生存方式(2/2)

目录

但是一号庇护小镇的教会,那就相当于一个组织整体,他们会共同拾荒,有人去世会共同哀悼,只针对信徒内部,不会随便给陌生人发放食物的。

毕竟他们自己的食物都不多,而且还属于教会整个整体,大家拾荒只能留下小部分自用,大部分都要上交。

这就是一个大家庭,教会内部不允许有私财,大家吃一样的,工作一样的,小孩有所教导,老人有所依靠。

共济会跟教会差不多,不过共济会允许有私财,多劳多得嘛。

大家闲着的时候就是个体,拾荒的时候就是整体,再按照一定比例分配所得。

如果有人死了,也会把所得分给你的家人,共济会内部团结,一致对外。

这就是一号庇护小镇的发展模式。

二号庇护小镇就在一号边上,却是家族类型的发展模式。

主要是同姓为家。

建立一个宗祠,同姓多多少少都有点亲戚。

有了亲戚这个纽带,大家去拾荒的时候,也可以互帮互助,如果有人欺负了,家族的人也会一起上。

他们更加的排外,除非你是嫁进来或者上门女婿,不然不接受外人,或者信不过外人。

现在二号庇护小镇的家族不少,少的几十人,多的数百人之多。

家族当中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收粮的时候,也是一个家族承包一小片,由家族德高望重的老人管理。

毕竟黑暗时代,能够信任的,也只有自己的家人了,其次是兄弟姐妹之类的亲戚。

家族就是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虽然亲戚也不一定都是好人,但是有了亲戚基础,多少比陌生人信任吧。

四号庇护小镇,主要模式还是同行互相的团结。

大家抱团取暖,也不一定是同行,主要还是志趣相投之类的,或者说居住在一起的人,大家被动的,下意识的进行团结。

没有什么具体的带头人,但是被迫于其他的压力,大家互相帮助,毕竟都是邻居之类的。

就像余正道,他和周围的人都是同行,面对外人,大家一起应对麻烦,内部也是存在间隙的,说起来并没有家族和教会那么团结。

毕竟他们没有信任的纽带,只是形势所迫,被动的走在一起。

最后说说这个三号庇护小镇。

三号庇护小镇都是散人为主,也是最不团结的一个小镇了。

九成都是依靠拾荒生存。

而且三号庇护小镇的位置也不太好,一边是大河,一边是高辐射的禁区,被两者夹在了最中间。

所以导致三号庇护小镇也最封闭,想要远离只有一条道路,看起来也是发展最差的一个。

当初可能也是因为最弱,才会被赶到这里生活的,这里人也没有什么信任基础,能够依靠的,可能也只有自己的家庭了。

至于佣兵团模式,那是四个小镇都存在的,不仅如此,安全区里面也有佣兵团,所以不算在模式之内。

也不是有谁刻意引导,就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主形成的不同发展方式罢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