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酒话供销情 > 第81章 暗处藏妖精

第81章 暗处藏妖精(2/2)

目录

我坐在摇晃的车厢里,身旁是玉珍的大儿子晓峰。刚中考完的他,脸上还带着少年特有的稚嫩,可眉眼间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亮晶晶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这一趟,我们正奔赴市里,他即将入读中师,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踏入中师校园,本应是满目的朝气与希望,空气中都弥漫着青春的活力和梦想的气息。可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给了大家迎头一棒。学校发放的行李,那劣质的棉花像干涩的枯草,用力一扯仿佛还能听见“嘎吱”的脆响,粗糙的被面摸起来刺手,好似砂纸在皮肤上摩擦。一看就是采购员为了吃回扣,昧着良心拿学生的钱买了这些残次品。交的明明是能买优质货的钱,换来的却是这般糟心的东西。同学们围在行李旁,小声地议论着,眉头都紧紧皱成了“川”字。晓峰也皱着眉头,无奈地跟我说:“二舅,看来只能回家拿行李了。”看着孩子失落的模样,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好好的入学,竟添了这波折。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快得如同白驹过隙。晓峰在中师的日子里,勤奋刻苦,成绩优异,顺利毕业了,被分配到了万丰镇教学。他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和姥姥感情深厚得如同根系交错的小树和老树。刚参加工作,尚未成家的他,下班后便回到姥姥家。那熟悉的小院,墙上爬满了牵牛花,风一吹,紫色的小喇叭轻轻晃动;温暖的土炕,炕头还摆着他小时候最爱看的小人书,承载着他少年的回忆,也慰藉着他初入社会的疲惫。

日子如潺潺流水,悄然间,晓峰的生活迎来了新的变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镇上的图书馆里遇到了那个将与他携手一生的人。她安静地坐在角落看书,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发丝上,泛起一圈柔和的光晕。晓峰的心像是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爱情的种子就此种下。一来二去,两人相知相恋,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他搬离了姥姥家,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不久,一个可爱的儿子呱呱坠地,初为人父的晓峰,眼神里多了几分温柔与担当,每天下班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只为能多抱抱孩子,逗他开心。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晓峰努力工作,积攒积蓄。无数个夜晚,当别人都在休闲娱乐时,他还在台灯下认真备课、批改作业,为了学生的成长,也为了自己的事业。终于,在宝东县里购置了一套楼房。搬家那天,阳光洒满了屋子,每一寸角落都被照得亮堂堂的。晓峰看着宽敞明亮的新家,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后来,凭借着出色的教学能力和不懈的努力,他成功转到县里的一个中学教学,开启了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每一段经历,都如同成长路上的基石,铺就了晓峰的人生之路。从青涩的中师新生,带着懵懂与憧憬踏入校园;到扎根乡镇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再到县城安稳生活的一家之主,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他在岁月的磨砺中,向阳而生,不断奔赴下一场山海,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母亲家东北方向,隔着几户人家,住着范广林一家。范广林这人,在我们这一片儿曾经也算个小有名气的人物。早些年,万丰供销社的生意正红火,他是供销社大车的老板子。

那时候,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便利,一辆辆大车就成了运输货物的重要工具。范广林赶车的本事,在十里八村那是出了名的厉害。几匹膘肥体壮的大马,在他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听话。只见他手持长鞭,往空中一甩,“啪”的一声脆响,清脆利落,惊得路旁的麻雀都纷纷振翅飞起。无论是寒冬腊月,大雪铺满了道路,还是夏日炎炎,骄阳似火烤着大地,范广林都能稳稳当当地赶着大车,把供销社的货物准时送到目的地。

后来,时代在发展,四轮拖拉机渐渐兴起,取代了传统的大车。范广林倒也不怵新事物,凭借着自己的机灵劲儿,很快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又成了供销社的拖拉机司机。依旧是风里来雨里去,那辆拖拉机在他的操控下,整日穿梭在乡村的小道上,“突突突”的声音,成了乡村里独特的背景音乐。

我和范广林的交集,源于一次用车。那天,我急着要把一批货物运到镇子上,找了好几个人都借不到车,正愁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有人给我出主意,说范广林开拖拉机,或许能帮上忙。我赶忙跑到他家,说明了来意。

范广林坐在院子里的小马扎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听我说完,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沉默了片刻,随后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站起身来,吐出一口浓烟,爽快地说道:“行,我帮你!”我一听,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满是感激。

有了范广林的帮忙,货物顺利地运到了地方。事情办完后,我总觉得欠了他一份人情,寻思着一定要好好谢谢他。于是,我拉着他来到了供销社饭店。饭店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服务员端着盘子在桌椅间穿梭忙碌,食客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高谈阔论。

我和范广林找了个空位坐下,我拿起菜单,看着上面的菜品,客气地问道:“范叔,您吃点啥?米饭还是面条?”范广林扯着他那大嗓门,声如洪钟般喊道:“吃饺子!”这一嗓子,瞬间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有的人还停下了手中的筷子,朝我们这边看过来。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赶忙跟服务员说要一份饺子。

没一会儿,饺子就端上来了。可当服务员把盘子放在桌上的那一刻,我就闻到了一股不对劲的味道。我皱了皱眉头,凑近仔细闻了闻,心里顿时明白,这大热天的,饺子馅怕是放久了,已经有了异味,实在让人难以下咽。我心里有些犯难,可这有问题的食物,我肯定是吃不下的。犹豫了一下,我还是站起身来,端起饺子,朝着柜台走去,找到服务员说明了情况,让他们把饺子退回去。

饭店经理听到动静,从后面走了出来。他穿着一件白色的工作服,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可当他了解到我要退饺子时,那笑容瞬间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不高兴。他看着我,眼神里满是不满,语气也有些生硬地说:“这饺子都做好端上来了,咋能退呢?”我耐心地跟他解释馅子有异味,可他还是不太乐意。我心里想着,这是集体的买卖,我也不能就这么吃了这有问题的饺子,便坚持要退。最后,经理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让人把饺子拿走了。

“那咱吃面条吧。”我回到座位上,对范广林说道。范广林点了点头,没说啥。面条一般都是现做现卖,新鲜又干净,吃着也放心。没过多长时间,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端上桌了,香气扑鼻。我和范广林拿起筷子,吃得津津有味,之前退饺子的小插曲,也被我们抛到了脑后。

日子就像流水一样,一天接着一天平静地过着。谁也没想到,突然有一天,范广林一家像是商量好了似的,决定举家搬到广西去。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单位都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都在猜测他们为啥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后来才听说,原来是他儿子在广西那边娶了个老婆,那边的生活条件据说也不错,一家人就想着过去开启新的生活。

本以为他们会在广西安安稳稳地定居下来,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过了几年,范广林一家又突然都搬回来了。这次回来,范广林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一门心思扑在了收大豆的生意上。那个时候,收大豆可是个挣钱的买卖,很多人都瞅准了这个商机。范广林也不例外,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走村串户地去收大豆。

收大豆这行,里面的门道可不少。有些人为了多挣点钱,就动起了歪脑筋,在大豆里掺混不少小土喀喇。范广林一开始还挺老实,可看着别人都这么干,他心里也开始痒痒了。慢慢地,他收的大豆里,也出现了不少小土喀喇。靠着这门生意,他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新盖了房子,还买了不少新家具。

可平静的生活没过多久,范广林的儿子范有科就闹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有一天,村里的人突然发现,范有科领着一个陌生的女人走了,就这么一声不吭地抛下了广西来的老婆和年幼的儿子。广西籍老婆得知消息后,整个人都崩溃了,可她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傻傻地等着范有科回心转意。这一等,就是十来年。

这十来年里,广西女人过得那叫一个艰难。她不敢回老家,因为当年在家乡为了帮衬家里的生意,她四处借钱,借条上都是她签的字。她心里清楚,要是就这么回去了,那些债主知道她回来了,肯定不会放过她,说不定真能把她撕碎了。她只能在黑龙江苦苦支撑着,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盼着丈夫能回来。

范家的这些事儿,就像一阵风,传遍了整个镇子,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每次我路过范家,都会想起这些事儿,心里不禁感叹,这生活啊,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戏,谁也不知道下一幕会发生什么。范广林一家的经历,就这么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时不时地就会浮现出来,提醒着我生活的复杂和无常。

记得一天午后,日光透过窗户,在桌上洒下斑驳光影,我正沉浸于周易的玄妙世界里,手机铃声突兀响起,打破了这份宁静。

“哥,是我。”电话那头传来四弟熟悉又带着几分兴奋的声音,“我打算收大豆,你觉得咋样?”

四弟和四弟妹经营的五金建材商店,规模不算大,平日里虽忙碌,却也安稳,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满心疑惑,忍不住问道:“咋突然想起收大豆了?建材店生意不好做?”

四弟嘿嘿笑了两声,难掩激动:“二哥,你是不知道,咱这里那谁谁谁,前两年开始收大豆,这才多久,都换新车,在城里买上房啦!听说一年轻轻松松挣好几十万。咱这建材店,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年到头利润也比不上人家零头。我瞅着这收大豆就是个赚钱的好门道,值得试试。”

挂了电话,我望着手中的周易,心里犯起了嘀咕。我研习周易多年,略通算卦之术,当下便决定起一卦,为四弟这事占上一卜。随着卦象逐渐清晰,我的眉头也越皱越紧,卦象显示,此事不妥,涉足其中必有不吉。

我心诚则心急,赶忙再次拨通四弟电话:“弟啊,你听哥一句劝,这收大豆的事儿,你可千万别干。我刚算了卦,这行情马上就要大变,你这会儿冲进去,别说赚钱,怕是要赔本啊。”

四弟在电话那头先是一愣,随后笑了起来,那笑声里满是不以为然:“哥,我知道你懂点算卦,可做生意得看市场、靠眼光和打拼,哪能靠算卦定夺呢?这不是迷信嘛。现在大豆行情这么好,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我要是错过这机会,以后肯定后悔。”

我还想再劝,可四弟匆匆找了个借口挂断电话。听着电话里的忙音,我无奈地叹了口气,看来他是铁了心要在收大豆这事上闯一闯。

四弟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他四处寻觅合适场地,一番奔波后,在城郊租下一处宽敞仓库。紧接着,购置筛选机、烘干机等专业设备,又马不停蹄地联络旧相识,四处筹集资金,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全身心扑在收大豆的准备工作上,那股子干劲儿,仿佛已经看到了堆满仓库的钞票。想着他风风火火的样子,我虽满心担忧,却也不好再泼冷水。

好景不长,平静的市场突然掀起惊涛骇浪。美国大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价格低得超乎想象,如同一把利刃,直直插入国产大豆市场。那些曾经收大豆赚得盆满钵满的商家,瞬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国产大豆价格一降再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

四弟收来的大豆,满满当当地堆在仓库里,却无人问津。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日四处托人找销路,电话一个接一个打,却始终一无所获。仓库里的大豆,每一颗都像是压在他心头的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短短几天,好像头发都白了不少。

这时,四弟才想起我当初的劝诫,拨通我的电话时,声音里满是懊悔与疲惫:“哥,都怪我不听你的,这下可惨了,投进去这么多钱,兑出去怕回不来本。我现在算是真切体会到你那预测学的厉害了。”

我轻声安慰着他,可心里同样不好受。本以为事情就此平息,没想到风言风语接踵而至。有人私下议论,说我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侥幸蒙对了;也有人质疑:“他这要是预测错了呢?岂不是耽误人家赚钱的好机会?”

听到这些话,我只是默默不语。预测学,本就是对未来趋势的探索与研判,充满不确定性,又怎能保证百分百准确呢?但这次经历,让我愈发明白,人生充满变数,而我能做的,不过是凭借所学,为身边人提个醒,至于最终的选择与结果,都得由他们自己去承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