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变数(2/2)
其后,等交付皮鞭的时候,温暖也没反对用一百斤粮食抵账的事更让王大爷心里高兴。
之后王大爷也有观察过,温暖手里的皮鞭很少挥动。
她要么用皮鞭来捆柴火之类的东西,要么是将皮鞭绑在腰间当做装饰品。
至于牛群,要是有不听话的,直接就上手揍。
王大爷猜想,温暖是怕皮鞭甩在牛身上沾了牛味。
洁癖这个词,很少有人想到。
可女孩子嘛,爱干净也说的过去。
之后发生的事,也让王大爷进一步了解了温暖的品行。
过了年,提早上工的温暖,放牛依旧不是问题。
问题是,今年新来的知青看上了放牛的活,在上工的第一天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大队长提出要去放牛的事。
对此,王大爷是不高兴的。
其实,大青山村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
北方的人,虽然大气爽朗热情。
可对于才认识不怎么了解的人,心里还是会有排外之心。
而相较于新来的知青徐文渊,与大家相处大半年的温暖更让大家偏向。
可人心是偏了,事却不能偏。
最后的结果,也是温暖被换了活,去地里干活。
而徐文渊,也成为了村里第二个放牛的知青。
放牛的活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可对方倒是也坚持了下来。
后来听到村里要招聘老师,王大爷还以为徐文渊会去报名争取一下呢。
结果,对方继续放牛,是一点都没想着换工作。
也因为对方扎根一样的留在牛棚这里,反倒是让王大爷心生警惕。
尤其是在一次大队长似有所指的提醒后,王大爷对于徐文渊每次出现牛棚后的观察就更多了几分。
然后,就让他发现了一些事。
说起来,王大爷虽然来牛棚这里负责管理了几年,可除了自己相熟的人,他与其他人并没有过多的交集。
说是照顾这些下放的人,可王大爷平日里也很少插手牛棚里住着的人的事。
大青山村人的性格大差不差,没那种圣母心的人,也没有那种纯坏的人。
所以,村里人一般是不会去找牛棚里的人麻烦。
就算是有小孩不懂事说了些闲话,都会被村里人或者是家里人逮住教育。
什么黑五类的,在大青山村不讲究那些。
就是去公社上学的娃娃,都被大队长他们好好教育了一番。
书可以好好读,人也要好好做,却不能去参与那些不该参与的事。
外面的世界再怎么乱,村里不能乱,人心不能乱。
所以,对于那些下放的人来说,只要按照要求做事,再定时提交思想报告就不会被人打压。
一连好几年,下放的人也都好好活着,就算是生病了,大队也会让医生去瞧瞧。
他们的衣食住行虽然比常人差了些,可也不是活不下去。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有希望,就有活下去的动力。
可是,在这期间,要是有人出现打破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谁又能够保证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