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新职任命之重担在肩(2/2)
苏婉一边为墨轩盛汤,一边说道:“墨轩,今日在后宫听闻一些消息。几位大臣的家眷在私下闲聊时,提及朝堂上对军事改革一事颇有分歧,部分大臣对此心存疑虑,担心改革会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
墨轩微微皱眉,放下手中的碗筷,沉思片刻后说道:“哦?看来这军事改革尚未推行,便已面临重重阻力。这些大臣的担忧虽有一定道理,但从长远来看,改革是提升国家军事力量的必经之路。苏婉,你可知他们具体担忧哪些方面?”
苏婉回忆了一下,说道:“我听她们说,改革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军事格局,触动一些家族的利益。而且,新的训练方式和战略理念可能过于激进,军队能否适应还是未知数。这些话虽是妇人之见,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朝堂官员的态度。”
墨轩点点头:“苏婉,你提供的这个消息很重要。改革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遇到阻力在所难免。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不能因困难而退缩。我需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争取更多官员对改革的支持。”
苏婉坚定地看着墨轩:“墨轩,我支持你。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我在后宫也会继续留意消息,若有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告知你。”
墨轩感激地握住苏婉的手:“有你在我身边,我倍感安心。我会仔细权衡各方利弊,制定出周全的改革计划,尽可能减少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墨轩继续深入各地军营视察,收集更多关于军队现状的数据和意见。同时,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将领和官员们频繁交流,共同探讨军事改革的具体方案。他们从训练方法、武器装备、军事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力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
然而,正如墨轩所预料的那样,军事改革的风声一经传出,立刻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保守派官员强烈反对改革,他们认为祖宗留下的军事制度历经数百年传承,一直行之有效,不能轻易更改,否则恐生大乱。这些官员在朝堂上抱团发声,言辞激烈,给墨轩的改革计划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一日早朝,一位资历颇深的老臣率先站出,神色严肃地对皇帝说道:“陛下,老臣听闻近日兵部侍郎墨轩欲推行军事改革,此事实在不妥。我朝现行军事制度乃祖宗所定,历经数代传承,保我朝多年安稳太平。如今贸然改革,怕是会破坏现有稳定,动摇国之根基啊。”
其他几位保守派官员也纷纷附和:“陛下,老臣等附议。改革之事风险巨大,还望陛下三思啊。”
墨轩心中一沉,但他早有准备,镇定自若地出列,向皇帝行礼后说道:“陛下,各位大人。诚然,祖宗留下的制度有其可取之处,但如今时代变迁,边疆局势复杂多变,现行军事制度已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就如军队训练,内容单一,缺乏实战模拟,士兵在战场上应变能力不足。不同地区军队训练水平参差不齐,这如何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严峻战事?”
皇帝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示意墨轩继续说下去。
墨轩接着道:“再者,如今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缓慢,部分士兵手中兵器陈旧磨损,这在战场上是极为危险的。若不改革,一旦战事爆发,我朝将士将面临巨大的劣势。改革虽有风险,但乃是提升国家军事力量、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
这时,另一位保守派官员冷哼一声,说道:“墨侍郎,你空口无凭,仅凭几句说辞便要推行改革,实在难以服众。况且改革必然会触动诸多方面的利益,届时朝堂动荡,百姓不安,你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吗?”
墨轩目光坚定地看着这位官员,说道:“大人此言差矣。墨轩并非草率行事,在提出改革计划之前,已深入各地军营视察,了解军队的真实状况。改革虽会触动一些利益,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国家大局为重,合理规划,逐步推进,必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至于责任,墨轩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若改革失败,给国家带来损失,墨轩万死不辞!”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改革与反对改革的官员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皇帝看着下方争论的大臣们,沉思良久后说道:“墨轩推行军事改革,乃是为国家长远考虑,其心可嘉。但各位爱卿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此事关系重大,不可仓促决定。墨轩,你需将改革计划详细整理成册,呈交朕审阅。待朕与众爱卿仔细商讨后,再做定夺。”
墨轩躬身领命:“陛下圣明,臣遵旨。”
退朝后,墨轩心情沉重地回到丞相府。苏婉看到他满脸疲惫,心中担忧,赶忙迎上前去:“墨轩,今日朝堂上情况如何?”
墨轩叹了口气,将朝堂上的争论详细地告诉了苏婉。苏婉听完后,轻轻握住墨轩的手,安慰道:“墨轩,别气馁。改革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遇到阻力在所难免。既然陛下让你整理改革计划,我们就好好准备,用详实的方案和充分的理由说服他们。”
墨轩看着苏婉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力量:“苏婉,有你这句话,我便有了动力。我这就去整理改革计划,定要让陛下和各位大臣看到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接下来的日子里,墨轩日夜操劳,全身心投入到改革计划的整理中。他与志同道合的将领和官员们反复研讨,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他们从训练方法的创新、武器装备的更新策略、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等多个方面入手,制定了一套全面而细致的改革方案。
苏婉也在一旁全力支持墨轩。她利用自己在京城的人脉关系,私下与一些中立官员沟通交流,向他们阐述军事改革的意义和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她还细心地照顾墨轩的生活起居,让墨轩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经过数日的努力,墨轩终于完成了改革计划的整理。这份计划条理清晰,内容详实,不仅详细阐述了改革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措施,还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墨轩带着改革计划再次进宫面见皇帝。皇帝坐在御书房中,认真地翻阅着改革计划,不时点头,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看完后,皇帝抬起头,对墨轩说道:“墨轩,这份改革计划朕看了,颇为详尽。你对改革的决心和用心朕也感受到了。不过,此事关乎重大,朕还需与众爱卿再次商议。”
墨轩恭敬地说道:“陛下,臣深知改革责任重大。此计划虽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但臣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让我朝军事力量更上一层楼,保国家长治久安。”
皇帝微微点头:“你且先回去吧。朕会尽快召集大臣们商讨此事。”
墨轩退出御书房后,心中虽仍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他知道,改革之路依然漫长而艰难,但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加上苏婉和众多支持改革的人的帮助,军事改革一定能够成功推行。
回到丞相府后,墨轩将面见皇帝的情况告知了苏婉。苏婉微笑着说:“墨轩,这是个好开端。接下来我们就静候消息,我相信陛下和大臣们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等待朝堂商讨结果的日子里,墨轩并没有闲着。他继续与各地军营保持密切联系,深入了解士兵们的需求和想法,为改革计划的进一步完善做准备。同时,他还加强了与朝中支持改革的官员们的沟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改革造势。
终于,皇帝再次召集大臣们在朝堂上商讨军事改革一事。这一次,墨轩有备而来,他详细地向大臣们讲解改革计划的每一个要点,用实际数据和案例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墨轩的耐心讲解下,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官员开始动摇,逐渐倾向于支持改革。而那些保守派官员,虽然仍心有疑虑,但在墨轩充分的论据面前,也难以再强硬反对。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皇帝最终做出决定:“朕决定,同意推行军事改革。墨轩,朕命你全权负责此事,务必谨慎行事,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墨轩心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全力以赴推进改革!”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墨轩肩负的担子愈发沉重,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他知道,这是国家赋予他的使命,也是他实现抱负、保家卫国的机会。在苏婉的支持和鼓励下,墨轩踏上了充满挑战的军事改革之路,而未来的种种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