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玉门烽火 孤守雄关(1/2)
第二百四十八章玉门烽火孤守雄关
根据无人机侦察到的地形和暗影阁前哨送回的消息,云帝和小七摊开面前的玉门关地图。
众人一起分析、还原着玉门关守备情况。
玉门关,宛如一座屹立于西北荒漠的庞然大物,土黄色的城墙坚实厚重,在日光下散发着古朴而沧桑的气息。墙体由巨大的城砖堆砌而成,每一块都仿佛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城墙上的垛口整齐排列,如同一排锋利的牙齿,警惕地注视着关外的一举一动。城楼高耸,飞檐翘角,上面的了望士兵日夜坚守,密切监视着远方的动静。由杨高松将军亲率十五万大军驻守。
关内,街巷纵横交错,民居错落有致。城中百姓多以行商、屯田为生,驼队的铃铛声时常在街巷中回荡。
靠近城门处,设有坚固的瓮城,一旦敌军破城而入,瓮城便成为困敌的绝地,守军可从高处对瓮城内的敌人进行打击。
而玉门关周边,肃州城位于玉门关东南方向,距离玉门关约百里。此城规模较大,城墙由青砖砌成,高大坚固。城内商贾云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繁华热闹。因其地处交通要道,商业繁荣,为玉门关的守军提供了重要的物资补给,是玉门关坚实的大后方。城中驻有一支五千余人的守备军,由杨高松将军的二弟杨高林将领统帅。
定边堡,在玉门关西北方向,距离约九十里。定边堡是一座军事堡垒,城墙厚实,设有多个了望塔和箭楼。堡内驻扎着杨家军的精锐骑兵,由杨高松将军的三弟杨高柏统率二万骑兵驻守,他们骑术精湛,作战勇猛。定边堡地势较高,可俯瞰周围的戈壁和山脉,是玉门关的重要前哨。
可惜现在已落入北狄军手中,守将杨高柏及守军全部战死。
平沙镇,离玉门关约五十里,处于玉门关和肃州城之间的交通要道上。平沙镇规模较小,但其地理位置关键,是传递军情和物资运输的必经之地。镇内百姓多以农耕和畜牧为生,民风淳朴。镇中设有一座小型驿站,方便过往的信使和商队休息、补给,在战时也承担着传递情报的重要职责。
城中驻守着杨家军的一支偏师,由杨将军大儿子杨平安驻守。与玉门关守军互为犄角之势。
河仓城,位于敦煌西北戈壁滩中,是玉门关守军的军需仓库,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物资保障。城内粮草充足,军备完善。由杨高松二儿子杨平凡镇守。
河仓城与玉门关之间,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荒漠,沙海连绵起伏,如同一浪浪凝固的波涛。其间偶有耐旱的胡杨倔强生长,枝干虬曲,尽显生命的顽强。一条蜿蜒的古道贯穿其中,这是过往商队和传递军情的必经之路。
可惜河仓城已沦陷,现在被罗斯国骑兵和西域僧人占领。
杨家世代镇守玉门关,历经数百年风雨。杨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他们身着特制的战甲,手持长枪利箭,视死如归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杨家的将领们皆深谙兵法,熟知这一带的地形地势,他们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忠诚,一次次击退来犯之敌,成为了玉门关及周边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一个月前,黄沙漫天,遮天蔽日。
玉门关外,北狄太子拓跋离与大将阿日达等统率五十万北狄大军,如黑云压城般汹汹而来。其旁,罗斯国二十万剽悍骑兵纵马扬鞭,马蹄踏处沙尘飞旋。更有那西域万余邪教徒,神情癫狂,手持利刃,在一旁鼓噪助威。
仅十天时间,敌军踏过河仓城和定边堡,杨平凡将军、杨高柏将军与他的二万铁骑以身殉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