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传位定乾坤(1/2)
楚献帝自经历重重磨难后,身体每况愈下,仿佛一盏即将燃尽的油灯,即便强撑着,也难掩那日益消散的光芒。他深知,自己已无力再如往昔般精力充沛地治理朝堂,而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天下的重任,将落在十七岁的九皇子楚云镶身上,好在老九身边有个迷一样超能力的小七,他完全可放心将江山社稷交到老九手上了。
这一日,楚献帝拖着病弱的身躯,在御书房召集了一众心腹大臣。
有九皇子楚云镶、太师赵崇礼、太傅钱文渊、太保孙继光、内阁首辅大学士李允之、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廉、右相蒋平璋、礼部尚书秦华山、兵部尚书萧镇岳、工部尚书鲁班阳、刑部侍郎季思远、翰林院掌院学士陈修文、詹事府詹事刘德厚、国子监祭酒周文轩、骠骑将军苏然、镇远大将军秦苍、镇国将军李长峰及虎贲军统领宋祖海、羽林卫首领王孟德、禁卫军统领王勇。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而压抑,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严肃的面容。
楚献帝坐在龙椅上,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略显虚弱却透着坚定:“朕自登基以来,殚精竭虑,欲保我大夏繁荣昌盛,然这些年来,朕自知能力有限,致使大夏国力日弱,今历经此番劫难,朕的身体已大不如前,实感力不从心。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孤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想商议传位之事。”
众大臣听闻,纷纷跪地,齐声说道:“陛下保重龙体,我大夏定会在陛下的带领下重振辉煌。”
楚献帝微微摆手,苦笑着说:“孤的身体孤自己清楚,孤虽有五子,三皇子怀王心细如发,刚勇不足,可管理一方,无能统领一国,四皇子项王其实是和老六瑞王一起谋反的,反被瑞王关押,是镶王仁义,将他救出,如今在高昌守卫边关,也算戴罪立功,七皇子宾王自皇宫出事就跟着他的母妃逃出了京城,至今没有回来,无甚大用,如今唯有九皇子镶王,方能带领大夏走出困境,重现往日荣光。镶王德才兼备,心系天下,在孤蒙难期间,更是不离不弃,为朕分忧解难,实乃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
右相蒋平璋率先开口:“陛下圣明,楚云镶殿下素有贤名,在朝中威望颇高,若由九殿下继承皇位,必能引领我大夏走向复兴。”
兵部尚书季成业紧接着出列,单膝跪地,声如洪钟:“陛下,末将附议。楚云镶殿下虽非行伍出身,但对军事亦有独到见解。在边关战事胶着之时,殿下多次为末将出谋划策,其策略精妙,大大鼓舞了我军士气,扭转了部分战局。可见殿下不仅有治国之能,更有安邦之略。由殿下执掌天下,我军将士必能奋勇杀敌,保我大夏边疆稳固。”
羽林卫统领王孟德向前一步,抱拳行礼,语气坚定:“陛下,末将久在军中,深知军心所向。楚云镶殿下曾多次亲临军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对士兵关怀备至。将士们皆对殿下的人品与胆识钦佩有加。若殿下登基,末将愿率羽林卫誓死保卫陛下与新君,为大夏的安定保驾护航,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镇远大将军秦苍也单膝跪地,神情肃穆:“陛下,末将镇守北疆多年,深知局势之严峻。楚云镶殿下对边疆事务极为关注,曾与末将深入探讨边防布防。殿下提出的诸多见解,如加强烽火台联络、优化军粮运输路线等,皆切实可行,大大提升了我军的防御能力。末将坚信,由殿下统领天下,定能让我军如虎添翼,外敌不敢轻易来犯。”
虎贲军统领宋祖海出列大声说道:“陛下,末将随楚云镶殿下多次参与西南平叛。在战场上,殿下临危不惧,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决断力。他提出的战术灵活多变,使叛军难以招架。末将麾下的将士们,无不对殿下心悦诚服。若殿下继承皇位,我等将士定当听从调遣,为大夏的统一和繁荣,挥洒热血!”
太师赵崇礼也上前一步,恭敬说道:“陛下,臣以为九皇子楚云镶于用人之道颇有心得。在朝堂动荡,官员人心惶惶之际,殿下慧眼识珠,启用了不少忠良之士,稳定了朝纲。其深知人才乃国家之根本,若能登基,必能广纳贤才,整顿吏治,让我大夏朝堂焕然一新,重现清明之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