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阎庆俞的要求(1/2)
陈平点了点头,示意他往下说。
阎庆俞深吸一口气,说道:“其实吧,我觉得我现在的知识储备还配不上正科级的研究员,我是想着,能不能先让我去行政岗?等我感觉自己有能力了,再转到科研岗位。”
这话一出,孙业同和张景坤都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这才赶忙出声。
“谁说的?”
孙业同当即开口反驳,“就单凭一个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塑性干缩开裂性,就足以够得上这一名头!”
张景坤也点着头劝诫道,“庆俞,你不要妄自菲薄。《科学新闻》可不是谁都上得去的。能够被上面选中的,都是全球具备领先能力的课题!
为国家拿到一项领先技术,不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名正言顺!”
阎庆俞看着这俩“为他着想”的二位,顿时一脸无奈。
66年以后的事儿,这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即便是现在说出来,也没人信。
虽说眼下才62年,可一旦进入了科研体系,再想出来,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4年时间,转瞬即逝,为了不被卷入旋涡,阎庆俞还是决定暂且先在外面飘着,当即对着张景坤、孙业同苦笑道:
“师父,孙老。我肚子里有多少墨水,您二位还不知道?这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塑性干缩开裂性的课题,也就是当初脑子一热,有这个灵感而已。
或许我的思维比别人开阔一些,更加善于发散性的东西,可说到底,课题的研究还是需要知识储备打底。
师父你不是想让我往航空航天材料偏一偏,就我现在的知识量,哪有那个能力!
而且因为咱这个课题的因素,等到8月份一登刊,到时候定然会有人眼红。到时候真有人问我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万一答不上来,不光丢我的人,您二位,乃至于咱北大的颜面,不也得受损?
既然如此,我是觉得不如先低调做人。
本身就是个偶发事件,先让我在其他行政岗待着,先给自己充充电,到时候有人问起来,也好说一些不是?到底我还有不少嘉奖在,省的那些老学究们挑刺。
等到我真正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咱再弄个课题,到时候再推我出去,一来,只是储备量能够应付那些人了,二来,有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塑性干缩开裂性的课题,他们到时候也会以为,我本身就有这个实力。
一举两得,无非就是时间稍微靠后一些罢了,到时候再转到科研岗,名正言顺,任谁也挑不出理不是?”
张景坤、孙业同微微皱了皱眉。
阎庆俞说的,倒也不无道理。从阎庆俞的实力来说,这小子确实还差了一些,延迟推他出去,倒也可以考虑。
反正他才20,推后几年,也无所谓。
正如他所说,到时候二者合并,反而说服力更强。
陈平坐在旁边,见张景坤、孙业同点头同意下来,当即颔首思考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同意了下来:“行,既然你有这个想法,那就先这么安排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