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窦太后去世风波(2/2)
他心中一凛,尽管当下仗着对刘宏的牢牢掌控,又有宫廷护卫在侧,若狠下心来确有能力取苏熙武性命,但他却不敢轻举妄动。
苏家在世家大族中树大根深,威望极高,犹如一棵参天巨树,庇佑着无数士子。在民间,苏家更是被百姓们传颂为忠义的楷模,声名远扬。
一旦他贸然对苏熙武下手,无疑是向整个士大夫阶层宣战,到时候,朝堂内外定会群起而攻之,他将成为众矢之的。
更何况,云梧苏家手握勤王之权,这是光武帝赐予苏家荣耀与重任。苏熙武身为苏家在朝堂的重要布置,若惨遭横祸,苏家必定会以“清君侧”之名,率领勤王之师浩浩荡荡地杀进京城。
到那时,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根本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想到这里,曹节尽管满心怨恨,却也只能强压下心头的杀意,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眼神闪烁,不敢再与苏熙武对视。
刘宏坐在龙椅之上,看着苏熙武与曹节剑拔弩张的这一幕,只觉一股无名火在心头乱蹿,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心中烦闷不已。
朝堂之上的紧张气氛如同一团乱麻,让他本就不怎么清明的头脑愈发混乱。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站在朝臣之列的司徒袁隗,眼神在苏熙武和曹节之间来回游移,似在权衡着什么。
只见他轻轻吸了一口气,缓缓迈出步子,双手整理了一下官服的袖口,而后不紧不慢地站了出来。
袁隗向来秉持着两边都不得罪的处世之道,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小心翼翼掌舵的船夫,只求安稳。
在这波谲云诡、混乱不堪的朝局里,他心心念念的就是保全袁家,让家族能够在这风雨飘摇的局势中平稳度过。
所以,他常常在朝堂纷争中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就像一位耐心的调解员,试图抚平各方的矛盾和冲突,维持着表面的和谐与平衡。
此刻,他站出来,心中盘算着如何用巧妙的言辞化解这剑拔弩张的局面。
袁隗拱手说道:
“陛下,如今此事确实需要谨慎处理。定国公等人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若一味地大规模搜捕,恐会引发不必要的动荡。臣以为,可先从朱雀阙书写文字一事入手,仔细排查线索,找出真正的幕后之人。至于这些太学生,可先将他们释放,待查明真相后再做定论。”
刘宏听了袁隗的话,沉思片刻后说道:
“袁爱卿所言有理。那就先按你说的办,停止大规模搜捕,将太学生们释放,待查明真相再行处置。”
曹节原本微微仰着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笃定。此前他在朝堂上极力进言,妄图说服刘宏继续对太学生和士人进行打压,自认为凭借着平日里在刘宏面前的话语权,皇帝会顺着他的意思做出决策。
然而,当听到刘宏说出这番话时,他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强忍着心中翻涌的怨气,缓缓低下头,做出一副恭敬的样子说道:
“陛下圣明,臣遵旨。”
在低头的瞬间,曹节心中已然明白,如今刘宏还没有完全被他掌控,像今天这样违背他意愿的情况,绝不能再次发生。
他暗暗下定决心,接下来必须加大对刘宏的掌控力度,绝对不能让到手的权力有一丝旁落。
此事之后,京城的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原本紧闭的牢狱大门打开,那些被关押的太学生们一脸疲惫却又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相互搀扶着走出牢狱。
而曹节回到自己的居所后,坐在椅子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身边的亲信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曹节猛地一拍桌子,怒道:
“哼,苏熙武坏我好事,此仇不报非君子。”
但话虽如此,他也清楚,若再次贸然大规模抓捕士人,定会引起众怒。况且苏熙武那日朝堂之上显露出来的杀意和苏家背后的势力,让他不得不有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