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饥荒?不存在的,我打猎养活全家 > 第114章 清薇的生活,应该很轻松自在吧?

第114章 清薇的生活,应该很轻松自在吧?(2/2)

目录

没想到,冥冥中,上天自有安排,在派出所里,遇到惹上麻烦的他。

从此,自己的一颗芳心,全在他身上。

唯一讨厌的地方,就是这家伙太会招蜂引蝶,那个周雅晴真不要脸,民兵营里听说也有人喜欢他。

她丝毫不惧。

因为,她多了两年的同学情,还能感觉到,他对自己的情意。

然而,这一切的自信,在两天前荡然无存。

杨杰成为靠山屯完小,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接替了王芳芳的位置。

更可怕的是,他拿出一封母亲的亲笔信。

内容很简单:“你跟陆明洲在一起,就是逼我去死!母亲:孙燕华。”

杨杰更是像牛皮糖一样,有空就缠着她。

她想去找陆明洲,可看到杨杰这个样子,又害怕他误会。

每分每秒,她都感觉是在煎熬……

陆明洲还躺在炕上的时候,一场时代的风云激变,悄然来临。

12月22日,官媒一篇《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伟人指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于是,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指示精神,狠抓落实。

加格达奇区,兴安岭地区区委。

立即组织会议,一直到晚上,都在逐字逐句学习。

与此同时,《关于全省开展城里知青下乡的通知》,正式下发。

知青下乡,不少人都有误会,以为是1968年才开始。

实际上,早在1955年,就有北京知青申请到北大荒垦荒,只是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

这一刻,影响全国十多年的知青下乡,才正式进入高潮。

干部子女,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谁敢不从?

兴安岭地区,连夜开展干部子女情况登记。

当时,就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干部家庭的子女,只允许有一个留在城市,其余都要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违反规定,轻则通报批评、纪律处分,重则开除公职。

会议现场,有人哀叹:“完了,咱们北大荒的农村,是能轻易去的么?”

在这种场合,说这样的话,明显不适,却没有人反驳。

在座的干部,绝大部分是农村出身。

知道在北大荒这种苦寒之地,农村的冬天,有多么难熬。

在家属大院里,起码有锅炉供暖。

在农村,只能待在炕上瑟瑟发抖。

自己的子女,哪里会烧炕?

真放到农村去,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眼见势不可违,大家打定主意,看能不能托关系,找份轻松一点的差事。

虽说工作无贵贱,但明显最好的就是当小学教师。

其次,才是后勤人员、技术人员。

不少人立即动了心思,走教育部门的路子。

但教育部门,哪能要那么多人,99.9%的干部家庭子女,都没有这个机会。

与同僚们的一脸焦躁不同,沈南平显得异常轻松。

他有些佩服自己的女儿,未卜先知,先下到农村去,选择的还是教师岗位。

要是放到现在,他还未必能顺利安排。

看来,要尽快帮女儿,把档案转过去。

落户靠山屯,起码还有陆明洲照应。

有他在,清薇的生活,应该很轻松自在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