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生产“黄金”(2/2)
“这刚过完年,气温还很低,不利于霉菌繁殖!把窑洞里的温度升起来会不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王铁看似在问汤钧山,其实心里已经很肯定,就是温度的问题。
“对啊!首长说得对,就是温度的问题!”汤钧山直接激动地蹦了起来,一把抓住周富贵的手,“厂长,给窑洞里修一个火炕吧,只要窑洞里的温度能控制在25摄氏度,就应该能成功的培养出菌种!”
周富贵见汤钧山这么肯定也不拖延,直接让工人在窑洞里盘了个火炕。火炕盘好第二天,汤钧山又端着一盆米汤走进了窑洞里。
这次汤钧山直接将之前那罐米汤中养出来的菌丝放在新的米汤在,还是五天的时间,一盆的米汤上面长满了菌丝。
这里面的菌株太多,不确定哪些是含有青霉菌的菌株,想要挑选出具有青霉菌的菌株就只能做试验。
好在延州这边也有医院,王铁亲自出面,从医院找了两个受伤比较严重的患者,从他们伤口处提取了脓液。
脓液里面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最适合用来做这种实验。
将脓液放在器皿中,汤钧山和那两个助手就开始不停的做实验,用菌株和脓液进行混合,在用显微镜观察,只要脓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死亡,就表明这份菌株里含有青霉菌。
这个过程很枯燥,持续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让汤钧山他们筛选出青霉菌菌株。
为了能够让菌种纯化,汤钧山又用无菌棉签刮取霉斑粉末,接种到自制琼脂培养基中,这个培养基是用煮沸后凝固的米汤+3%琼脂,25c恒温培养3天。选取单菌落重复划线分离3次,获得纯菌株。
有了菌株,提取与纯化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王铁也不懂,只能像石像一般待在一间办公室里给汤钧山他们坐镇,所有的技术性问题都要汤钧山他们自己解决。
好在是制药和化学是分不开的,和生物学也是息息相关。老毛子的制药专家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汤钧山他们愣是从老毛子那学来了不少提纯的办法。
一帮人忙活了半天,将发酵液经双层纱布过滤后,加入30%菜籽油搅拌10分钟,静置分层后抽取下层含有含青霉素的水相。
又将水相与烧制200目细度硬木炭粉按1:0.3混合搅拌,吸附30分钟后离心收集炭粉。依次用蒸馏水、5%醋酸溶液除碱性杂质、1%碳酸钠溶液洗脱青霉素,去除炭粉,收集ph7.0的洗脱液。
最后再进行结晶干燥,洗脱液低温(40c)蒸发浓缩至原体积1\/10,加入3倍体积丙酮诱导结晶,滤纸过滤后阴干获得淡黄色粉末。
“这就成了吗?”王铁小心翼翼的看着手中的那个小小的玻璃瓶子,里面是小半瓶淡黄色的药粉。
此刻王铁都有些不相信这药粉就是价格堪比黄金的青霉素。
“是的首长,这就是你说的青霉素。”周富贵激动地说道,“汤工他们在鸡鸭身上做过实验,对于刀伤引发的炎症,只要一点点的药粉就能消除,为了更好的炎症效果,我们还特意让战士开枪打伤一头公猪,在伤口发炎流脓之后用药,效果依然立竿见影。”
“好啊!好啊......”王铁激动地放声大笑。
真的不容易,从过完年到现在,已经三四个月了,总算是见到成果了。这三四个月的时间,王铁可是挺着压力的。刚开始还没什么,时间一长就有人质疑王铁他们,甚至有人造谣他们在破坏磺胺的生产。
王铁一度被人指责干涉工厂生产,为此王铁还特意跑回延州,跟几位首长解释过几次。
现在成果出来了,王铁总算能够松一口气。
“立刻联系医院,让他们开展临川实验,只要在人体身上没什么问题,你们就是立大功了。”
临床实验很快就开始,延州周边的医院里还是有很多病患的,王铁更是亲自去卫生部找到他们的领导帮忙协调。
临床试验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在人体上青霉素的效果依然很好,比磺胺的效果好上不知多少,十几个接受青霉素注射的患者都没有出现问题。
经过纯度验证,杨家沟制药厂生产出来的青霉素单位纯度为5万单位\/瓶,完全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延州方面的首长知道后更是直言,这是在给八路军生产“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