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后知后觉(1/2)
一年的收成都在田里,韩家村的村民都快疯了,雨势稍微小了一点,他们就冲进田地里去抢收。
收上来的稻谷湿漉漉的,还沾染着泥巴。
这会儿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在打谷场上脱粒,因为现在的打谷场全部是泥巴,都没有下脚的地儿。
没办法,韩家村的村民,也只能每家每户领一些湿稻谷,用棒槌捶打稻草,使稻谷脱粒下来。
一个壮劳力累死累活一天,也脱粒不了多少稻谷,速度慢的惊人。
这被脱粒的粮食,上面沾满了泥巴,还有碎稻草,为了使碎稻草和谷粒分开,有聪明人就用水泡着洗一下。
沉下去的是颗粒饱满的稻谷,飘上来的是碎稻草,想法是好的,可吸足水分的稻谷,马上就有发芽的迹象。
这可是全村人的粮食,韩家村的人都急疯了。
要是这一年的粮食不抢收回来,到时候都没粮食吃,会饿死人的。
从现在到来年的秋收,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没有粮食,那树皮都要被人啃干净了,一想想解放前闹饥荒的情景,所有人都吓坏了。
而此时赵家村却传来了消息,他们因为提前就开始秋收,所以下雨的那天,也就淋湿了几千斤的粮食。
全村的粮食,几乎全部抢收回来了,虽然提前抢收的粮食,会让产量有所降低。
但是比起稻谷受潮发芽等,这点损失不值一提,剩下几千斤受潮的稻谷,也非常的好解决。
直接上烟炕,加点火,不到一天的功夫,那几千斤的稻谷就差不多给炕干了。
赵家村所有的粮食都进了仓库里,黄三也乐的合不拢嘴巴,满眼血丝的他终于也能睡个好觉了。
因为阴雨连绵,县里也非常的担心,连同公社的干部,都往村里跑,一来帮忙抗灾,二来看一下每个村的秋收工作。
等到他们去韩家村的时候,看到韩家村的老少爷们们,一个个通红的眼睛,疲惫不堪的身体。
都在想办法抢救那些受潮,和眼看要发芽的稻谷,韩家村此次秋收不利,看着也让人很揪心。
但是到了赵家村就不一样了,赵家村的村长黄三,居然在家睡觉,其他的村干部也都在家休息。
这一幕看的县里和公社的干部脸都黑了,等他们跑到村边的田地里,看到收割的干干净净的稻田,一下子惊呆了。
走过那么多的村落,几乎所有村落的秋收都没有完成,许多村里的稻谷都倒在了田里,这是第一个看到稻谷抢收成功的村落。
除了这些,公社和县里的干部,都发现了赵家村的烟炕,这不起眼的东西在此时就是宝贝啊。
只要把潮湿的稻谷放进烟炕里,多则一天,少则半天,这被打湿的稻谷都能炕干。
有了这东西,就不怕稻谷发芽了,一下子黄三就忙碌起来了。
下河村和何家村的村长都找过来商量,甚至何家村的村长,还把何平和何凡都带来了,主要是想让他们劝说一下张建国。
让赵家村借烟炕给他们用用。
“借烟炕可以,回头你们多少留一点点粮食,或者别的东西都行,因为砌烟炕的时候也都记了不少工分……”
张建国倒也爽快,烟炕肯定是要借的,适当的收一点粮食或者红薯啥的,主要是赵家村也不宽裕。
多一些口粮,大家也能多吃两口饭,毕竟下河村和何家村,条件都比赵家村强。
“这都是小事,借用你们村东西,自然是要给钱给东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