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大秦海军(1/2)
上回书说到,大秦斥候冒险侦查,虽有一人重伤,却带回了倭国沿海军事部署的关键情报。墨渊看着情报,心中既有压力,又满怀期待,一场智谋与武力的双重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咸阳宫中,胡亥再度召集李斯、墨渊等一众重臣,商议破敌之策。胡亥目光炯炯,神色坚定地说道:“倭国既然已在沿海布下重重陷阱,那我们便不能贸然登陆。依我看,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只有掌握了制海权,才能进退自如。”
李斯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我大秦以往多以陆地作战为主,海军建设尚属空白,这其中困难重重啊。”
墨渊却胸有成竹,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虽说困难不少,但并非不可克服。如今加特林已然研制成功,若能将其装备在战船上,威力定能大增。而且,臣这段时间也在研究船舶制造,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胡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大手一挥,直接说道:“墨卿,朕正有一事相托。朕要你造出一艘钢铁巨轮!”
墨渊瞪大了双眼,满脸震惊,手中的笏板差点掉落,忙道:“陛下,这……这钢铁沉重无比,见水就沉,如何能做成船?”
胡亥嘴角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说道:“墨卿莫慌,朕既然提出,自然有办法。”随即命人取来一个水盆和一块薄铁皮,现场演示起来。他将铁皮揉成一团,放入水中,铁皮瞬间沉入盆底;而后又将铁皮展开,轻轻弯折成碗状,再次放入水中,铁皮竟稳稳地浮在了水面上。
接着,胡亥耐心解释:“墨卿,这钢铁虽重,但只要改变船的形状和结构,利用好浮力原理,便能浮于水面。咱们建造的钢铁巨轮,船身设计成中间空心、底部宽阔的形状,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排开更多的水,就能获得更大的浮力。而且,船身内部还会设置多个隔水舱,即便有部分舱室进水,也不会影响整艘船的浮力和稳定性。”
墨渊恍然大悟,心中不禁对胡亥的奇思妙想和渊博知识佩服得五体投地,拱手赞叹道:“陛下真是智慧过人,臣今日真是大开眼界。如此精妙的设计,臣定当竭尽全力,带领工匠们早日造出这钢铁巨轮!”
于是,墨渊再次带领工匠们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中。他们先是四处寻找合适的铁矿,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大秦边境的一处山脉中找到了储量丰富的优质铁矿。
为了冶炼出合格的钢铁,工匠们日夜守在熔炉旁,不断调整火候和配料比例。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他们终于成功炼出了坚韧的钢铁。
在造船工艺上,墨渊参考了古代船舶的设计理念,又结合现代的力学知识,对船身结构进行了大胆创新。他设计了一种双层船壳的结构,中间填充特殊材料,既能增强船身的强度,又能起到隔音、隔热的效果。
为了让钢铁巨轮具备更强的动力,墨渊和工匠们尝试了多种动力方式。起初,他们考虑使用风力驱动,但发现风力受天气影响较大,难以保证战船的稳定航行。后来,他们又尝试利用水力驱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一种高效的水轮机。这种水轮机通过水流的冲击带动桨叶旋转,从而为战船提供动力。
在武器装备方面,胡亥又提出了新的设想,要求在钢铁巨轮两侧都加装火炮和加特林,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火力覆盖。墨渊深知此任务艰巨,但在胡亥的鼓舞下,毅然领命。
工匠们首先对加特林的安装进行了优化。他们打造了特制的旋转支架,使加特林能够灵活调整射击角度,无论是对前方、侧方还是后方的敌人,都能迅速做出攻击反应。同时,为了保证加特林在射击时的稳定性,在支架底部增加了减震装置,减少了射击时的后坐力影响。
而在火炮的研制与安装上,更是耗费了大量心血。墨渊带领工匠们参考现有的投石机原理,结合钢铁巨轮的承载能力与海战需求,对火炮进行了反复改良。他们打造出的火炮炮身坚固,能够承受强大的发射冲击力。为了使火炮在船上的安置更加稳固,专门设计了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炮架,既能灵活调整射击角度,又能保证火炮在发射时的稳定性。在火炮的弹药方面,工匠们不断尝试不同的火药配方,经过多次调整,最终研制出了爆炸威力更强的弹药。这些弹药装填方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发射准备,大大提高了火炮的作战效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