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陆续崩逝(2/2)
尽管这样,还是有史官在史书上记载,对姜珩的决定提出了质疑,姜珩没办法,是功是过,留给后世人评判,运河整整修了近八年,水路终于连通,姜珩终于松了口气,这些年修运河花费了不少人力财力,导致大月氏一直未收复,他深感遗憾。
但他知道如今不是开战的时候,经济还没稳定,重开战事必定引起众人不满,随着皇子的长成,斗争的更加厉害,姜炜只有更优秀才能压得住这些弟弟,为了巩固太子地位,姜珩把姜炜的次子立为了皇太孙,这一举措无疑加强了姜炜在朝中的地位,并陆续提拔了青玄宫中的亲信,分了太尉一半的权力给姜炜,以便为他日后继位铺平道路。
其他几位皇子皆感不满,他们需要争斗的东西,太子不用说父皇就给他了,但也没办法,父皇最宠爱太子,温敏皇后又去的早,更是心疼太子,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塞给太子。姜炜有姜珩给的底气,再加上姜珩在他小时就给他培养的势力,越发显得稳重,其他兄弟只能通过各自的手段和策略去争得父皇的注意。
鸿启四十五年,简亲王薨,这无疑给了姜珩更大的打击,他失去了最敬爱的兄长,不到半月,人便瘦了一圈,他站在简亲王的灵堂前,心中涌起无限的哀伤和思念“炜儿,你大伯为了大孟操心了一辈子”姜炜和姜珩并排站着,他想起和大伯针锋相对的那几年“大伯不仅是我的长辈,也是我的恩师,是大孟的良臣”听到他的话姜珩笑了笑“你大伯听到一定会开心的”
“皇上,文怀王怎能和您合葬呢”大多数大臣只觉得匪夷所思“文怀王功勋卓着,与朕情同手足,合葬彰显皇恩浩荡,亦是对其一生贡献的肯定。”姜珩语气坚定,目光扫过群臣,不容置疑,大臣没办法只能应允。
修整一年后,姜珩重整旗鼓,准备收复大月氏,姜炜想要劝谏姜珩不要亲征,姜珩摆摆手“朕要亲自收回大月氏,你给朕看好朝堂”“父皇这次还带三弟吗”姜炜问道,每次姜烨仗着有军功在军中横行,姜珩深知其野心,却仍点头允诺。
他明白,姜烨的勇猛是收复大月氏的关键,但心中亦有一丝隐忧,生怕此行激起更多兄弟间的争斗,姜珩的目光深邃“朕想自己去”姜炜握紧的手缓缓松开,眼中又带着担忧之色,父皇已不再年轻,身体也大不如前,此行风险重重。姜珩轻拍姜炜肩膀,语气坚定“朕心意已决,你只需稳固朝政,待朕凯旋。”
大军前往大月氏,大月氏有一半的人已经被同化了,不愿被收回去,反抗情绪高涨,战事胶着,姜珩不仅要对付那些占领者,还要安抚内部的不满情绪,局势复杂,姜珩又不能直接杀了这些人,里面还有不少人想归顺大孟,一时间他不知如何动手,大月氏地形散乱,大孟的军队一直再被放风筝,这场仗打的众人憋屈不已,要是没有想要归顺的那些大孟人,他们早就采取强硬手段了。
直到冬日,气温降低,不适应大月氏气候的大孟军队稍显疲软,大月氏趁机调整战术,利用地形优势逐步推进,姜珩只能带领军队回朝,第一次收复计划失败,姜珩有些惆怅,回到祈安殿写写画画,重新分析大月氏的地势,自己不能被大月氏牵着鼻子走了,必须找到破局之策。
姜珩沉思良久,忽然灵光一现,提笔在地图上标注出几个关键节点,心中逐渐形成一套新的战术。他决定利用大月氏内部的分裂,分化其反抗力量,同时加强与大月氏归顺者的联系,争取更多内应。待来年春暖花开,再率军出征,务必一举成功。姜珩召集心腹将领,详细部署新战术,强调内外夹击之策。将领们听后纷纷点头,信心倍增。
开春后,姜珩率军再征大月氏,内外夹击,归顺者内应频传捷报,正当姜珩高兴时,气温骤降,大风朝着大孟的方向吹来,黄土漫天飞扬,视线受阻,军队行进艰难,姜珩只能宣布第二次收复大月氏失败,这次他们的策略没有问题,倒霉的是遇到了一场大风,姜珩心中不甘,却深知天时地利不可强求。
一年内开战两回,朝堂上下皆感疲惫,反战的声音也传了出来,让姜珩先放弃收复大月氏,先发展经济,姜珩虽有些不甘心,但也不能不顾百姓意愿,于是他下令暂缓军事行动,转而专注内政,提升国力。
姜珩越想越烦躁,怎么就突然刮起大风呢,难道天命不在我?怎么可能,自己执掌大孟数年,若是天命不在自己,那么多场战争中早已显露败绩。
“皇上,高昌乱了”姜珩早就知道高昌会乱,他们看起来就不是安分之辈,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大孟才和高昌交战多久啊,他们就要收回高昌的失地,底气很足啊“仔细说说”“高昌内部已达合作,趁大孟疲惫之际,企图夺回失地”姜珩眉头紧锁,深知此时不宜分兵应对。
高昌啊,你当真以为一个大月氏会拖垮我们吗,只是如今不想耗费精力罢了“让他们闹吧,闯入我们领土时,直接杀了,不必回朕”姜珩冷笑一声,朕倒要看看是你们人多还是朕的刀快,不过二十年就想恢复过来,真是痴心妄想,实在不行就让他们和东瀛一样,打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