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还是琵琶行!(2/2)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苏洋的歌声时而轻柔,时而激扬。
而他手里的琴声也亦如此。
琵琶女的命运,就在音乐中展现在了大家面前。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落玉盘。”
苏洋左手按着琴颈上的琴弦,右手快速的拨动着琴弦。
厚重与轻盈交织,真如诗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
……
当唱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时。
苏洋弹奏琵琶的轮指转变了节奏,手指飞快的拨弄着琴弦。
琵琶琴弦发出的铿鸣声,仿佛如战场上的千军万马。
迸裂的银瓶,飞奔的铁骑,碰撞的刀枪。
原来诗人真的是用言语将音乐具象化了。
李明玉教授,研究了半辈子的古典文学。
头一次如此深刻的感受到了古人词句的魅力。
他仿佛化身为诗人,来到江州的秋夜。
……
三月前,诗人被贬于此,就任江州司马。
之后的时间里,他时常在破旧的官船上独自饮酒。
“大人,再饮一杯吧,今夜之后,暂别于此!”
明日,连自己在这唯一亲近的友人都要离去了。
诗人举杯,同友人杯盏相碰,一饮而尽。
忽然,一阵震颤的琵琶琴声传了过来。
《霓裳羽衣曲》,琵琶声嘈嘈切切似玉盘迸裂。
诗人酒意马上醒了七八分,让船夫寻声开去。
芦苇荡后的一座画舫中,白色的布帘随风飘荡。
一位抱着琵琶的女子正背身弹奏着。
忽然,琵琶声停。
弹奏的女子似乎察觉到有人靠近。
画舫上白色的布帘被人轻轻拉开。
女子抱着琵琶探出身来。
见到女子的一瞬间,诗人突然内心微颤。
这正是自己当初在长安教坊中见过的当家琴师。
而当时的自己,官服在身,意气风发。
“敢问姑娘,可否再奏上一曲?”诗人微微躬身。女子似乎也对眼前的这位官员感到了一丝面熟。
也许是曾经还在长安时的故人。
那就再奏上一曲吧。
移步,调弦,旋律声再次响起。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一曲罢,女子起身作揖行礼。
“小女子见大人面善,小女子本在京城,曾是教坊第一部。岁月无情,如今容颜老去,只能漂泊异地,委身于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姑娘,我作一首《琵琶行》赠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