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朱允熥:把轮子放倒下,高过轮子的就全都杀了!(2/2)
“允熥这孩子,倒是有些远见。”
朱元璋自言自语道,眼神中充满了对朱允熥的期待。
他希望朱允熥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务实的作风,带领大明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朱允熥能够顺利地完成军校的建设,为大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大明的江山永固。
……
与此同时,在大明的北面边疆,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黄沙漫天,风声呼啸。
徐辉祖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身披铠甲。
自从上次亲手斩杀北元大汗之后,他便率领着麾下的精锐之师,对整个北面草原展开了全面的扫荡围剿。
这段日子以来,徐辉祖和他的部下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们紧紧咬住北元残余势力不放,不断地压缩着对方的生存空间。
每一次战斗,徐辉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的勇猛和果敢激励着每一位士兵。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束后,徐辉祖勒住缰绳,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远方那片逐渐被征服的草原,心中豪情万丈。
“这可是当年我爹都没完成的壮举,如今在我手上就要完成了!”
他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回到营帐中,徐辉祖摊开地图,看着上面不断扩展的版图,心中感慨万千。
他指着地图上那些被收复的区域,对身边的将领们说道:“这都得益于陛下。”
“要是没有陛下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和足够多的粮草,我们恐怕也无法在这草原上打这么久。”
将领们纷纷点头称是。
历来中原王朝对草原作战,最大的难题便是粮草供应。
草原之上,地广人稀,荒无人烟,有时候行军几百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影,更别说找到可以补充粮草的地方。
一旦粮草供应不上,军队就会陷入困境,甚至不战自败。
然而,朱允熥深知粮草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他大力发展后勤保障体系,组织了庞大的运输队伍,将充足的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前线。
“陛下圣明!”
一位将领激动地说道。
“有陛下的支持,我们定能彻底消灭北元残余势力,为大明开疆拓土!”
徐辉祖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地说:“不错,我们定要一鼓作气,将北元残余一网打尽,让大明的疆土在我们手中更加辽阔!”
说罢,他握紧了拳头。
徐辉祖深知,即将到来的这一战,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是彻底肃清困扰中原王朝上千年北方草原问题的最后一役。
营帐之中,气氛紧张而热烈,他目光如炬,扫视着麾下的将领们。
张玉、朱能、丘福、朱高煦个个神情坚毅,而刚刚赶来的蒋忠,也是一脸的决然。
“诸位!”
徐辉祖站起身来,声音洪亮而沉稳。
“这一战过后,北方草原将再无威胁我大明之患。”
“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使命,也必将创造不朽的功勋!”
将领们纷纷挺直了腰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徐辉祖接着下达作战命令:“张玉、朱能、丘福、朱高煦,你们四人直接带着大军压境,直捣北元残余的老巢。”
四人齐声领命,抱拳说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蒋忠!”
徐辉祖转向蒋忠。
“你率领火器营,带着大炮、机枪、火枪,直接冲上去。”
“用我们先进的火器,为大军开辟道路。”
蒋忠大声回应:“末将遵令,定让北元残余见识我大明火器的威力!”
徐辉祖看着眼前的将领们,心中充满了信心。
这一战,大明优势巨大。
经过长时间的围剿,北元残余势力已经被压缩到了极小的范围,人员疲惫,物资匮乏。
而大明军队,在朱允熥的支持下,武器装备精良,粮草充足,士气高昂。
此时,已经不需要再考虑任何复杂的谋略和计划安排,只需全军压上,便能取得胜利。
“此战,我们必胜!”
徐辉祖振臂高呼。
“为了大明的荣耀,为了边疆的安宁,冲锋!”
将领们纷纷响应,迅速走出营帐,去组织各自的部队。
一时间,草原上战马嘶鸣,尘土飞扬,大明军队向着北元残余势力的营地滚滚而去。
在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中,大明军队如汹涌的潮水般向北元残余势力的营地席卷而去。
北元残余虽已穷途末路,但仍作困兽之斗。
他们挥舞着简陋的武器,发出绝望的嘶吼,试图阻挡这不可阻挡的攻势。
张玉、朱能、丘福、朱高煦四人一马当先,率领着大军冲锋陷阵。
他们的身后,是密密麻麻、士气高昂的士兵,喊杀声震得草原都为之颤抖。
而蒋忠带领的火器营也不甘示弱,大炮轰鸣,机枪和火枪无情地收割着北元残余将士的生命。
北元残余在大明军队的强大攻势下,防线迅速崩溃。
他们的反抗如同螳臂当车,根本无法抵挡。
士兵们纷纷逃窜,但在大明军队的包围下,根本无处可逃。
战斗持续了几个时辰,最终以大明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战场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片的草原。
徐辉祖骑着战马,缓缓来到战场中央。
他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战,终于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北方草原问题。
此时,一群北元残余的俘虏被押到了徐辉祖的面前。
他们个个衣衫褴褛,神情萎靡,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徐辉祖勒住缰绳,静静地凝视着这些俘虏。
他知道,这些人曾经是大明边疆的威胁,但如今,他们只是一群失败者。
“带他们下去,好生看管。”
徐辉祖淡淡地说道,声音中没有一丝怜悯,也没有一丝愤怒。
他明白,战争就是如此残酷,只有胜利才能带来和平。
“将军,如何处置这些俘虏?”
一名将领问道。
徐辉祖深知,处置北元残余俘虏并非小事,这其中牵扯到诸多方面,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于是,他当机立断,挑选了军中最为精锐、骑术精湛的信使。
让其快马加鞭赶回金陵,向朱允熥汇报北疆大捷的情况,并请示如何处理这些俘虏。
信使怀揣着重要的军情,策马狂奔。
一路上,他不敢有丝毫懈怠,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饮几口随身携带的水袋里的水。
而在北疆的营地中,徐辉祖妥善安排好了俘虏的看管事宜。
他命令士兵们搭建起简易的营帐,将俘虏们集中关押起来。
在等待金陵消息的日子里,徐辉祖并没有放松警惕。
他一方面加强了对俘虏的监管,防止出现任何意外情况。
另一方面,他组织士兵们清理战场,掩埋尸体,救治伤员,为战后的重建工作做准备。
金陵城中,朱允熥正在处理政务。
当信使风尘仆仆地赶到皇宫,将徐辉祖的汇报呈上时,朱允熥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详细地阅读了北疆大捷的战报,对徐辉祖和将士们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
然而,当看到关于俘虏处理的请示时,朱允熥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这些俘虏的处置方式将影响到大明在北疆的声誉和未来的稳定。
朱允熥在权衡再三后,眼神陡然变得冷峻。
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下令:“把轮子放倒下,高过轮子的就全都杀了。”
此言一出,宫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站在一旁的赵谦、解缙、夏元吉和黄观,听到这命令后,皆是一愣,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一个不留吗?
毕竟,在常人的认知里,有谁能比放倒的车轮还要矮?
不过,他们四人也都没说话。
因为他们仔细想了下,此举确实能够彻底的解决草原的后患。
毕竟,要是放走了那些人,谁也不知道后面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心腹大患。
当初的铁木真可就是被放走了,结果呢?
不仅统一了草原,更是打下了偌大的疆土。
元朝继承了其中一部分。
北元更是一直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幸好,陛下此番把这些遗留问题全都给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