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朱允熥找到朱元璋下落,朱元璋要和朱允熥见一面(2/2)
舞龙的人们熟练地操控着龙身,让它在空中上下翻腾。
舞狮的人则是钻进那制作精美的狮头里,模仿着狮子的动作,时而跳跃,时而翻滚,两只狮子相互嬉戏,引得周围的人们阵阵喝彩。
就连平时严肃的官员们,此时也都面带笑容。
他们站在人群之中,看着百姓们如此欢快地庆祝,心中也充满了欣慰。
一位老官员捋着胡须,笑着对身边的人说:“这一场胜利,可真是让金陵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整个金陵城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喜悦席卷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心。
金陵皇宫内,今日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朱允熥与百官一同庆祝北方战事的大捷,那喜庆的氛围如同浓烈的酒香,弥漫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
白天的时候,皇宫的大殿内摆满了美酒佳肴。
朱允熥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欣慰的笑容。
百官们纷纷举杯,向这位年轻的君主表达着敬意与祝贺。
大殿之中,欢声笑语不断,官员们互相交谈着。
话题无不是围绕着此次胜利的伟大意义。
到了夜晚,皇宫的花园中被灯火照得如同白昼。
突然,天空中绽放出一朵朵绚烂的烟花。
百官们看到这烟花,都十分惊讶。
“吾为官数十载,从未见过如此绚烂之物,此景只应天上有。”
“这烟花仿若星落人间,每一朵都似有灵魂,实在是奇妙至极。”
“这等奇景,比那元宵灯会的花灯不知要美妙多少倍。”
“看那烟花散开的模样,好似仙女洒下的繁花,真是开了眼界。”
“这等巧夺天工之物,不知耗费了多少心思,真乃神来之笔。”
“这烟花升起的气势,竟有几分像我大明军队出征时的豪迈。”
“此烟花一出,真让吾等感受到陛下的不凡之处,处处皆有惊喜。”
“这烟花的美丽,能治愈人心,让人心旷神怡。”
这时,赵谦站了出来,笑着说:“诸位大人,这是琼州府研制炮弹时候的附属产品。”
“这是陛下特意吩咐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这等庆贺的场景能够与民同乐。”
百官们听闻此言,纷纷夸赞朱允熥。
“陛下真乃是圣君,不仅能在军事上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还能有这般奇妙的发明。”
“陛下圣明,这琼州府在陛下的治理下,连研制炮弹都能有如此意外之喜,实乃大明之福。”
“陛下的远见卓识,让我大明处处充满生机,这烟花便是陛下智慧的象征。”
“陛下就如同那璀璨的烟花,照亮了大明的天空,引领我们走向繁荣昌盛。”
“陛下的恩泽如同这烟花的光芒,惠及我等臣民,真乃圣君在世。”
而在金陵城的城头之上,被绑着的朱允炆、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几人则是和这欢乐的场景格格不入。
朱允炆眼神空洞,他望着皇宫的方向,那里的欢声笑语就像一根根刺,扎在他的心上。
方孝孺一脸的悲愤,他的嘴唇紧抿,心中满是对局势的无奈。
齐泰则是满脸的愤怒,他不停地挣扎着,想要摆脱身上的绳索,却只是徒劳。
黄子澄低垂着头,他的神情落寞。
他们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只能在这黑暗的角落里,听着远处的庆祝声,独自品尝着失败的苦涩。
夜空中,烟花的颜色极为丰富。
有的像一朵盛开的巨大红牡丹,有的如同璀璨的金菊。
还有的形状如同茂密的翠竹。
有些烟花是混合色的,五彩斑斓的烟花交相辉映,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
这些烟花不断地变幻着形状和颜色,将金陵城的夜空装点得如同仙境一般。
百姓看到烟花的样子之后,也开始高兴的讨论起来。
“活了这大半辈子,头一回见这般好看的东西。”
“这烟花比过年的炮仗可好看太多啦。”
“这天上的烟花,多漂亮,这可是咱大明的祥瑞。”
“我觉得这烟花像会飞的花朵,还会变颜色。”
“咱大明如今真是越来越昌盛了,连这天上都能开出这么美的花来。”
“此烟花之盛景,映照我大明之繁荣,真乃盛世之象。”
这烟花一放,感觉咱老百姓的日子也像这烟花一样,越来越红火喽。”
……
庆祝宴会结束后,皇宫内的喧嚣渐渐归于平静,只剩下些许侍从在忙碌地收拾着残羹剩饭和杯盘狼藉。
朱允熥刚从宴会的热闹氛围中脱身,回到自己的宫殿,还未完全卸下那一身的喜气。
这时,赵谦匆匆赶来。他的脚步急促而又沉稳,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严肃神情。
见到朱允熥后,他先是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才缓缓起身。
赵谦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说道:“陛下,臣已经确认,先帝就是假死。”
“而且经过多方探查,已经查到了先帝的下落。”
朱允熥听闻此言,先是一愣,但很快,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继而放声大笑起来。
那笑声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
朱允熥一边笑一边说道:“我这个皇爷爷还真是和全天下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他以为自己可以掌控这一切。”
朱允熥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难以捉摸的光芒,有惊讶,有无奈,也有一丝对朱元璋此举的钦佩。
赵谦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朱允熥的反应。
朱允熥停止了笑声,缓缓踱步,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他喃喃自语道:“皇爷爷这么做,必定有他的深意。”
赵谦轻声附和道:“陛下圣明,先帝此举,确实让许多事情变得错综复杂。”
朱允熥问道:“我皇爷爷在何处?”
赵谦恭敬地回答:“陛下,先帝就在金陵城外的一个小村庄。”
“那村庄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村庄里所有人都是锦衣卫装扮而成。”
“他们将先帝的行踪隐藏得极好,若不是臣等仔细探查,实在难以发现。”
朱允熥一听这话,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笑着说:“还真是灯下黑。”
“皇爷爷这一招,把自己藏在离金陵城如此近的地方,任谁也想不到。”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殿内缓缓踱步。
那脚步看似悠闲,实则每一步都像是在权衡着什么。
思索了片刻后,朱允熥停住脚步,眼神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说:“既如此,那你派人去一趟。”
“告诉皇爷爷,既然他选择了假死,那他就不要再出来了。”
“朕如今坐在这皇位之上,定当全力以赴,带领大明开疆拓土,让大明走向前所未有的辉煌。”
“朕要让他知道,他的孙子有足够的能力治理好这个国家,不需要他再操心朝堂之事。”
说完这话,朱允熥并没有停止思考,他像是又想到了什么。
沉默了一会儿,再次对赵谦说:“你把这件事也去告诉我那好哥哥朱允炆一下。”
“虽然他现在的处境有些特殊,但朕觉得他也应该知晓此事。”
赵谦心中一惊,他有些担忧地说:“陛下,朱允炆如今被绑着,他对陛下您心怀怨恨,告诉他此事,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朱允熥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一种豁达与自信,他说:“无妨!如今这大明,是朕说了算。”
“朕不怕他有什么小动作”
赵谦见朱允熥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
他恭敬地领命:“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办。”
说罢,他便缓缓退下。
……
金陵城外,那个看似平凡却暗藏玄机的小村庄被锦衣卫们严密地守护着。
宋忠匆匆走进屋内,他的脚步很轻,但眼神中透着一种谨慎与敬重。
他来到朱元璋面前,恭敬地弯下腰,双手将朱允熥派遣赵谦安排的人送来的信递到了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微微抬起头,目光落在那封信上。
他伸手接过信,缓缓展开信纸。
他的眼神专注地在信纸上移动着,逐字逐句地阅读着朱允熥的话。
当看到信上说不让自己重新出现的话时,朱元璋先是微微一愣,似乎没有想到朱允熥会如此直白地表达。
但很快,他的嘴角开始上扬,一边笑一边说道:“不愧是咱的大孙,当真是霸气无比。”
他的笑声中充满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有对朱允熥大胆举动的惊讶,也有对他这种霸气决策的欣赏。
朱元璋放下信纸,靠在椅背上,眼神中透着一种欣慰与感慨。
宋忠在一旁静静地站着,不敢打扰朱元璋的思绪。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似乎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他看着宋忠,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你觉得咱这大孙的话如何?”
宋忠恭敬地回答:“陛下,琼王殿下如今确实有王者之风。”
“他在北方的战事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如今对陛下这般直言,也是他对大明局势有着自己的把握。”
朱元璋微微点头,他再次拿起信纸,看着上面的字,若有所思地说:“他想让咱看看他如何带领大明开疆拓土。”
“咱倒要好好看看,这孩子能做出怎样的一番大事业。”
说完这话,朱元璋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咱还是想和他见一面,当面听听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