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朱元璋和朱允熥城头相见!当众枪毙吕氏!对话藩王(2/2)
朱允熥亲自押着吕氏等人前来。
今天的枪毙他必须亲自来,因为他还要和燕王朱棣等藩王们对话。
百姓们看着被押送的吕氏等人,顿时群情激愤。
人群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爆发。
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妪,颤巍巍地从菜篮子里拿出一个烂了一半的菜,那菜上还沾着一些泥土,散发着一股腐臭的味道。
她用尽全身力气朝着吕氏扔去。
“砰”的一声砸在吕氏的脸上。
吕氏被吓得一哆嗦,她的身体猛地向后一缩。
她脚步慌乱地往后退了一步,差点摔倒。
她的声音因为恐惧而变得尖锐,嘴里还喊道:“你们这些刁民,我是被冤枉的,你们不得好死!”
可是她的声音很快就被众人的叫骂声淹没。
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
他用力将石头朝着吕氏扔去。
石头带着呼啸声飞出去,擦着吕氏的肩膀飞过。
吕氏“啊”的一声尖叫,声音中充满了恐惧。
那些和倭寇勾结的官员和商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肥胖的官员,他身上的官服已经被砸得满是污渍。
一个商人则是被吓得瘫倒在地,他的双腿像筛糠一样不停地颤抖,裤子都被尿湿了一大片,散发着一股骚臭味。
城头之上,在城垛之间,摆放着各种枪炮。
炮身被擦拭得一尘不染。
旁边的火枪手们手持火枪。
他们站得笔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微微前倾,随时准备听从命令。
他们的手指放在扳机上,动作整齐划一,只要一声令下,就会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
朱元璋看到这一切后,暗暗夸奖点头。
然后他看向朱允熥,心中十分的恍惚。
他依稀还记得,当年自请就藩的时候朱允熥多么青涩。
那时的朱允熥站在他面前,身材还略显单薄。
他的眼神中还带着少年的懵懂与羞涩,说话的时候声音都带着一丝稚嫩。
他在面对朱元璋的时候,总是低着头,不敢直视他的眼睛,身体还会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而现在的朱允熥完全不一样,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威严。
他站在那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
这种对比和反差让朱元璋心中感慨万千。
吕氏等人被押到城头。他们的头发凌乱不堪。
吕氏的眼神中还带着一丝不甘和怨恨,但更多的是恐惧。
那些官员和商人则是面如死灰,双腿发软,若不是被士兵押着,恐怕早已瘫倒在地。
为了不让他们乱叫,朱允熥还下令用东西把他们的嘴巴塞上。
朱允熥向前迈了一步,他站在城头上,身后是整齐排列的将士,面前是即将被处决的吕氏、官员和商人们。
随后,他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
“吕氏,你本应母仪天下,以贤德辅佐太子,教养子孙,成为大明后宫的典范。”
“可你呢?你却心怀叵测,谋害太子与嫡孙。”
“你以为你的阴谋能够永远隐藏吗?”
“你错了,这大明的天下,是朗朗乾坤,任何罪恶都无所遁形。”
“你为了一己私欲,不惜破坏我大明的根基,你可曾想过会有今日的下场?”
朱允熥的声音在城头上空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的耳中。
他又看向那些与倭寇勾结的官员和商人们,眼神中的厌恶更加明显。
他继续说道:
“你们这些人,身为大明的官员和子民,本应忠心耿耿,遵循大明的律法,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官员食君之禄,理应为君分忧,为百姓谋福。”
“可你们呢?你们被那倭寇的些许利益蒙蔽了双眼,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与倭寇勾结,出卖国家利益。”
“你们就像一群蛀虫,在大明的根基上肆意啃咬,你们的贪婪和无耻,让无数大明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你们的双手沾满了百姓的鲜血。”
“而你们这些商人,本应在大明的土地上合法经营,遵循商业之道。”
“可你们却为了那昧心的钱财,与外敌勾结,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的行为简直是猪狗不如。”
他提高了音量,那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整个金陵城。
他大声宣告:“今日,我在此,代表大明的律法,代表被你们伤害的百姓,对你们做出最后的审判。”
“律法是大明的基石,不容任何人践踏,百姓是大明的根本,不容任何人伤害。”
“你们犯下的罪行不可饶恕。”
“现在,我宣布执行枪决!”
吕氏、官员和商人们听到这声宣判,顿时面如死灰,眼中满是绝望。
吕氏的身体摇晃了一下,她的嘴唇不停地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因为嘴巴被堵住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眼泪不受控制地从她的眼眶中涌出。
她的目光中还残留着一丝不甘,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
她曾经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她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可现在,她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
朱允炆看到这一幕后十分的难受,毕竟那是他的母亲。
他的内心在呐喊:“母亲,你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事?”
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则是陷入了沉默,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朱元璋则是一直盯着吕氏,他混在人群之中,周围的百姓都在兴奋地议论着,没有人察觉到这个老农的不凡之处。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冷酷,他对吕氏的行为感到愤怒和痛心,他的儿子和孙子就这样被她害死,他绝对不会原谅她。
他的嘴唇微微抿着,脸上的皱纹因为表情的严肃而更加深刻。
他说道:“后悔有什么用,下去给咱的标儿和雄英赔罪。”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虽然伪装成老农,但那股威严却丝毫不减。
朱元璋看向朱允炆和朱允熥的差距,越来越觉得朱允熥顺眼。
朱允熥在整个事件中表现得果敢、睿智,他能够查明真相,并且果断地做出判决,这让朱元璋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
而朱允炆在这件事情上,却被吕氏蒙在鼓里,显得有些软弱和无知。
朱元璋心中暗自比较着,他觉得朱允熥更有王者之气,更适合统治大明。
藩王们也是觉得吕氏假惺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朱棣微微皱着眉头,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不屑。
他看着吕氏的狼狈模样,心中不屑地想:“这女人,平日里装得那么贤良,原来都是伪装,现在知道害怕了,真是可笑。”
然后枪决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城头的士兵们整齐地举起枪,那动作整齐划一,像是一个人在操作一样。
枪口对准了吕氏等人。
紧接着,枪声响起,那声音如同鞭炮齐鸣。
子弹呼啸着飞向吕氏等人,速度之快,让人几乎看不清。
吕氏瞪大了眼睛,她的身体猛地一震,然后缓缓倒下,她的眼神中最后的一丝光亮也消失了。
那些官员和商人也纷纷倒地,他们的身体抽搐了几下,便不再动弹,鲜血在城头上蔓延开来。
鲜血汇聚成小股的血流,沿着城砖的缝隙流淌。
做完这些,朱允熥看向了远处的燕王朱棣等人。
他知道接下来与藩王们的对话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