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家父朱元璋,我选择躺平 > 第141章 歪瓜裂枣也能这么用?

第141章 歪瓜裂枣也能这么用?(2/2)

目录

“哇……四叔……”

金陵郊外,朱肃正在与朱棣告别,他怀中的小豆丁朱雄英突然扯开嗓子大哭起来……

这一举动立刻打断了朱肃刚刚上头的离愁别绪。

朱雄英虽然在哭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一旁泪眼朦胧来给朱棣送行的海别公主。

他小手一张一合,口齿不清地喊道:

“四婶婶……抱……”

朱肃看着眼前这个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讨人喜欢的小侄子,再想想他那正直的父亲,和贤惠的母亲,心里不禁感叹:

原来“歪瓜裂枣也能出好苗”这话,有时候也能应验呢。

他将朱雄英递给正需要孩子安慰的海别公主,转头望着渐行渐远的军队,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他和四哥,究竟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皇宫深处,御书房内,朱元璋背着手,目光落在墙上的辽东地图上,沉默不语。

他身后,朱标开口道:

“已经查到传递消息的人了,是江南三大世家之一王家的王逢,他曾被人举荐出仕,但因病坚决推辞。”

“哦?”

朱元璋头都没回,他的目光在沈阳和铁岭卫之间移动着,试图找出一条更佳的行军路线:

“王家……王逢……那个江南的大儒?”

朱标只是“嗯”了一声,算作答复。

“哈……”

朱元璋轻轻一笑:

“这些读书人,真是宝贝,还忘不了他们的大元啊。”

这话不是没来由的。

江南的士族,愿意支持朱元璋建立大明的寥寥无几。

比如朱标之前提到的王逢,就是典型。

这是为何呢?

尽管元朝有“四等人制”的说法,也就是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但这种说法并没有正式的文件确认,也就是说,没有官方为这种说法背书。

然而实际上,这种等级之间的歧视一直存在。

但这些,跟王逢这样的士族无关。

更有趣的是,这些读书人信奉的儒家思想里,“华夷之辩”并不是最重要的,“忠君爱国”才是。

所以,就有了“世修降表”的儒家典范。

因此,在“忠君爱国”的江南士族看来,“驱除鞑虏,重整汉人江山”的朱元璋,根本不是好人。

他是叛逆,是反贼。

是朱元璋破坏了他们对元朝的忠诚。

可惜的是,元朝的皇帝现在已经在金陵城外的皇庄里种地了,不知道这些人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将视线从舆图上移开,望向朱标:

“王逢已经招认了?”

朱标轻轻点头,语气平静:

“是的,他承认了,那些不堪入耳的话,我并没有告诉您。”

“哈,他一个人干的……”

朱元璋听后,仰头大笑,不屑地说道:

“你觉得我会相信吗?”

朱标略微思考,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父皇,您愿意相信吗?”

他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如果您想息事宁人,那就只处罚王逢一人;如果您不想,那可能就会有更多的“王逢”出现。

朱元璋深深看了朱标一眼,随后又将目光转向御案,突然发现最上面的折子有些眼熟。

然后,朱元璋做出一个让朱标都感到惊讶的动作——他竟然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父皇,您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朱标看着朱元璋,脸上流露出担忧的神色。

“没事,没事……”

朱元璋挥了挥手,然后他看向最上面那个写着“吴王朱肃”名字的折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