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他朱棣四子,当世活阎王 > 第137章 黎民百姓国之本

第137章 黎民百姓国之本(2/2)

目录

而一旁的姚广孝却面露赞许之色,微笑着开口:

“太子殿下英明神武,甫一上台便雷厉风行,老衲实在是佩服!”

然而,姚广孝的这番话却似乎触怒了朱棣,他冷冷地瞪了姚广孝一眼,气氛顿时变得异常紧张。

朱棣面露焦虑,质问道:

“你这是在为他开脱,还是想为朕解忧?”

“百官之位悬空如此之多,若不设法填补,恐怕会引起朝局动荡,使天下百姓心生恐慌,那样损失的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面对朱棣的焦虑,朱高华却显得异常从容,他缓缓答道:

“有时必须矫正过度才能回归正道,在危急时刻必须采取权宜之计。”

“一家之悲,总好过一路之哀;百官之泪,总胜过百姓之泣。”

朱棣初闻此言,震惊不已,连带着姚广孝也感到意外。

他们未曾料到,太子竟有此等见解。

朱棣反复念叨着这句话,突然间,他站起来,脸上的震惊转为激动的笑容,不禁大声赞叹:

“好一句‘百官之泪,总胜过百姓之泣’!真是太精辟了!”

姚广孝这位素来冷静的国师,也不禁被那豪言壮语所触动,太子殿下的这番肺腑之言,让在场的皇帝与国师都忽然明白了什么。

朱高华对百官的严酷手段确实令人心惊!

或许未来朝堂之上将充满哭声与恐慌。

然而,正如朱高华所言,“百官之泪,总胜过百姓之泣”。

与黎民苍生相比,这些官员的生死又算得了什么?

天下百姓,才是国之根本!

“你这一番话,让朕决定全力支持你,朝堂之事,交由朕来处理!”

朱棣面带笑容地说道。

朱高华的一番话,让他彻底明了。

即使奉天殿中血流成河,也要确保大明国祚绵长,百姓安乐。

“父皇放心,既然我已被称为活阎王,若有人敢违逆,我不介意再添几条亡魂。”

朱高华毫不在意地说道。

“你这个小家伙,各方面都好,唯独这杀心太重。”

朱棣带着责备的语气说道。

“皇上当年也是手段果断,所以说,你们父子二人其实是一脉相承。”

姚广孝突然插话道。

“好吧,好吧,朕真是拿你们没办法。”

朱棣轻叹一声,摇头不已。

这时纪刚匆匆来报:

“皇上,满朝文武,皆已跪于奉天殿外,请求觐见圣上。”

面对既成的事实,朱棣虽感无奈,却也知必须面对。

朱高华却显得从容不迫,他目光扫过继刚,淡然提议道:

“既如此,引路吧,我与皇上一同前往。”

纪刚闻言,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不久,他们便动身前往奉天殿。

殿外,文武百官皆低头跪地,沉默无声,显然已对朝堂之事有所耳闻。

先太子朱高炽也在其中,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位威严的皇帝,等待他出面来平息这场政治风暴。

这一刻,奉天殿大门紧闭,时间仿佛凝固,周围一片死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