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万星图:我的逆天悟性还在变强! > 第171章 长生谷!

第171章 长生谷!(2/2)

目录

就连方轲目光微沉。

人界妖族,除了一些散落各地的灵山宝地,九成以上的妖族都在万妖国。

万妖国中,最强一脉自然是当年妖神天尊的后裔,不死鸟一脉,其血脉恐怖,被称为皇血妖族。

不死鸟一脉下,便是四大天妖族群。

战场无敌的天龙一族,被称为天空之主的天凰一族,以及吞噬之厄的天羊、死亡告示的天鸦。

这四大族群的血脉,被称为天神血脉,不仅天赋远超人族,整体实力,也要超过人族几大仙门!

不过。

最让方轲关心,却并非是龙女出身天龙一族,而是她所修炼的功法。

九部淬体功!

“那龙女,修成了合一神通?”方轲看向宁时。

宁时微微一笑,没有说话,一切却已在不言之中。

要知道。

谭兆心心念念,无比关注的那份至尊传承,本就是在万妖国境内!

天龙一族的天骄后辈,也修成合一神通,若是要去拿那份传承,可为占据地利人和。

想在万妖国境内,与龙女争夺那份传承,恐怕将无比之难!

谭兆难。

方轲也同样如此!

所以,宁时突然开口提及龙女,就是在提醒方轲,要想与龙女争夺那份传承,恐怕十分危险!

当然。

宁时突然提到龙女,目的显然不止于此。

方轲在思索间,姜筱忽然开口,道:“我听说,谭师兄在你渡劫突破后不久,就离宗了,孤身一人,不知去向,该不会是去了万妖国吧?”

方轲目中精光一闪。

谭兆去了万妖国!?

是因为自己突破真传,让他感受到威胁,要尽快去拿到那份至尊传承了吗?

他微微蹙眉,轻轻吐出一口气。

刚突破灵海,虽然击败高寿,但方轲清楚,自己离谭兆恐怕还有些距离。

那家伙,如今距离天阳境恐怕都不远了!

就算想与谭兆争道,此刻也没什么把握,他还需要一些积淀。

“不过……灵海境,本就是属于天骄能够迅速冲关的境界!我到灵海九重,也不会太远。”

方轲心中迅速思索,然后突然开口,转移话题,问道:

“诸位师兄师姐,你们可听说过与‘长生’有关的道统?”

“长生?”蔡林讶然道:“师弟莫非是要找长生谷?”

此话一出,几人全都脸色微变。

“方师弟,你现在不适合去此处!”牟尚文沉声开口。

方轲面露不解。

还是姜筱解释道:“长生谷,曾经也是我人界仙门之一!

“仙灭时代前,人界仙门道统极多,但多数在黑暗时代,便被毁灭了,在曙光时代曾有传承的,只有九家!

“除了我们如今的七大仙门外,一家是五行殿,另一家便是长生谷。”

她神色很严肃,宁时几人也目光深邃。

“其中,五行殿在复苏时代刚开始时,便被魔族覆灭了,也是因为那一战,才开始清扫人界的魔族余孽。

“可以说,五行殿的覆灭,也是复苏时代真正的开始。

“而代表人界清扫基本完成的复苏时代最后一战,便是长生谷之战!

“那一战,发生在五行殿覆灭后的两百万年后,如今的一百万年前!

“人界魔族倾巢而出,几乎动用了所有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将长生谷彻底铲除,以魔气将那里几乎化作人界的魔族圣地!

“一百万年过去,那里仍旧是人界最危险的几个地方之一,不少魔族躲藏其中,罕有人敢去那里!”

方轲神色微异。

五行殿的覆灭,是因为五行殿为天帝培育五行仙根,所以魔族抹去了五行殿。

长生谷的覆灭,又是因为什么?

复苏时代末期,人界已经是人族占据上风,残存魔孽躲躲藏藏,不敢露面。

是什么原因,让残存魔族,不惜几近全灭的代价,也要抹去长生谷!?

他提出疑问。

蔡林笑道:“或许是因为,长生谷的神通逆天吧,一门不死印,能够封印生机,吊住性命,一卷长生图,可以汲取万物生机,恢复自身性命。

“有它们在,人界高手死亡率极低,这或许是原因。”

方轲有些惊讶。

长生谷的神通,居然这么强?

如果是因为这个,魔族出手覆灭长生谷,倒也不是无法理解了。

不过。

长生谷,居然是人界最危险的几处险地之一?

是否要去冒险一趟?

方轲目露思索。

万星图器灵的意思,显然是要让方轲去寻找不死印,或者是长生图,来培育五行仙根。

但听姜筱等人的说法,长生谷显然不是五行殿那种地方,早已被仙门高手清理过。

长生谷,充满危机!

而他现在,夺走闶冥魔帅的仙根后,恐怕早已成了魔族的眼中钉。

去长生谷,岂不是找死?

“不过,按照人界仙门的惯例,突破真传后,要行走人界,诱杀魔族。

“若是将长生谷的魔族吸引出来,斩杀大部分,到时候或许能进长生谷一探!”

方轲目中带着思索,脸上却是不漏分毫,与另外几人闲聊。

不久后。

众人各自离去,只剩姜筱,守着小禾结丹。

“小禾结丹后,也该出门历练了,方师弟有没有空,带带小禾?”姜筱脸上带着几分促狭。

方轲正要说话,忽然抬眼看向她头顶:“师姐,您好像又要渡劫了。”

“该死的蠢东西!”姜筱低骂一声,迅速道:“辛苦方师弟帮忙照顾,我去去就回!”

话音刚落,她已经消失在院中。

方轲则是看着那团劫云隐去,目光有些古怪:“这是……妖雷诀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