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二百零九章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第二百零九章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1/2)

目录

蔬菜大棚早在1957年,国内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一直没能形成规模。

真正推广,并且形成产业链要等到80年代末,山东寿光县的冬暖式蔬菜大棚。

李天明之前就曾有过这个念头,只是要忙的事情太多,又没有懂技术的人,只能先将这件事给放下了。

没想到郄国良会主动提出来。

“老郄,你懂大棚技术?”

“不敢说懂,但我可以尝试一下。”

郄国良看到孙嘉璐和杜萍都在村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吴月华也整天忙得热火朝天的,他心里实在急得慌。

可是又不知道该做点儿什么,来回报李家台子的乡亲们。

恰好李天明之前带回来的书里面,有一本关于蔬菜大棚知识的,立刻如获至宝,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研究。

“老郄,你们说的那个蔬菜大棚,是个啥?”

李学庆听得稀里糊涂的,菜不就是种在地里嘛,大棚又是个什么玩意?

郄国良连忙解释,可他这个文化人说的都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李学庆听得更是云里雾里的。

“叔,蔬菜大棚就是……冬天也能种出来茄子、辣椒、黄瓜、洋柿子,还有韭菜!”

啥?

“冬天也能种出来?”

郄国良语气笃定的点着头:“能,一定能,不过,我需要实验,还需要……”

不等郄国良说完,李天明便开口道:“这样吧,老郄,村里在菜园子给你划出来一块地,你随便折腾,需要什么,就跟我和学庆叔说,我们给你准备。”

见李天明答应得这么痛快,郄国良欣喜道:“行,我保证,最多两……一年,我肯定能在冬天种出你说的那些蔬菜。”

李天明明白郄国良着急为村里做贡献。

但是,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否则很容易扯着蛋。

这项技术看着简单,把大棚扣起来,保证光照和温度,似乎这样就行了。

可事实上,任何技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突破的。

尤其是冬暖式蔬菜大棚,要是真那么简单,老百姓的菜篮子早就丰富起来了。

李天明不着急,郄国良愿意尝试,他当然支持,但要做成这件事,肯定需要时间。

“老郄,不着急,慢慢来,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

村里又不需要付出什么,最多也就是少收两垄地的白菜萝卜。

郄国良欢天喜地的走了,直接奔了菜园子,去选第一个蔬菜大棚的位置。

“这事能成?”

李学庆还是有些怀疑。

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听说过冬天地里还能长出菜的。

“能不能成,那要看老郄的本事了。”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要是真的成功了,村里又能多一条来钱的路子。

至于建大棚需要的材料都是现成的,永河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育种要用到大量的塑料薄膜。

解决了这个,其他的就更简单了。

至于需要用到的人,李天明准备把天亮和天林给扔了过来。

要是能把这门技术学到手,等彻底打碎大锅饭之后,就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那就试试。”

李学庆见李天明这么说,哪怕心里还是在画魂儿,可依旧选择了无条件的支持。

最多也就是浪费两垄地,少收几颗萝卜白菜。

不值个啥!

可要是真种出来,大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黄瓜,洋柿子,还有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想想都美。

再不用像现在这样,一到冬天,不是白菜,就是萝卜,吃得人烧心反胃。

呃……

这咋还嫌弃上了?

还是饿得轻了。

“刚才你在老孙屋里干啥呢?闻着一股子焦糊味儿,把锅给烧干了?”

听李学庆问起这个,李天明笑道。

“吴老师做出了我说的那个电饭煲,叔,这可不是《封神榜》。”

“你说的那个是……啥煲?”

“电饭煲,就是煮饭用的,把米倒进去,不烧火,用电把饭给煮熟了!”

李学庆记起来,年前厂房刚开工的时候,李天明的确说过,还有那个电冰箱,洗衣机,听着就像《封神榜》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