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军西进赴京兆(2/2)
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晁雄征凝重的面庞。
许贯忠的话如同惊雷,在他耳边炸响。
陕西诸路,那可是大宋的西北门户,若是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军师此言当真?”晁雄征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许贯忠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将军,陕西诸路地处偏远,民风彪悍,近年来又屡遭灾荒,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况且,西夏虎视眈眈,边境冲突不断,这不得不防啊!”
晁雄征霍然起身,在地图前踱步,沉思良久,猛地一拍桌子:“军师所言极是!林冲!”
“末将在!”林冲闻声而入,抱拳行礼。
“你部不必驻守西京,随我大军继续西进,驻防京兆府!”晁雄征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林冲虽然心中疑惑,但军令如山,他不敢有丝毫怠慢:“末将领命!”
西京的繁华喧闹被抛在身后,晁家军再次踏上了征程。
滚滚黄尘遮天蔽日,马蹄声、车轮声、士兵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雄壮的进行曲。
官道两旁的景色飞速后退,时而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时而是广袤无垠的平原。
骄阳似火,烤得大地滚烫,士兵们身上的盔甲仿佛着了火一般,汗水浸透了衣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晁雄征骑在马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他心中明白,此行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万劫不复。
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必须勇往直前!
行军途中,晁雄征不断地与许贯忠商讨军情,分析局势。
许贯忠博览群书,熟读兵法,他的分析鞭辟入里,让晁雄征受益匪浅。
“将军,京兆府乃是大宋的西大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此地易守难攻,若是能将其牢牢掌握在手中,便可进可攻,退可守。”许贯忠指着地图上的京兆府,侃侃而谈。
晁雄征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军师所言甚是,京兆府的安危关系到大宋的生死存亡,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大军终于抵达了京兆府。
这座古老的城市,巍峨的城墙,雄伟的城门,无不彰显着它的历史底蕴。
京兆府知府任谅早已率领官员在城外恭候多时。
他身材高大,面容清瘦,留着一缕长须,看起来颇有几分儒雅之气。
“下官任谅,恭迎晁将军!”任谅上前拱手行礼,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晁雄征翻身下马,连忙回礼:“任大人客气了,本将奉旨西进,还望任大人多多协助。”
任谅微微一笑:“将军客气,下官定当尽力而为。”
大军进城,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震耳欲聋。晁雄征心中感慨万千
安顿好大军之后,晁雄征便与任谅进行了一番长谈。
他了解到,任谅并非出身科举,而是凭借军功一步步升迁至知府之位。
他早年曾在西北边疆戍边多年,对西夏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了如指掌。
“任大人,如今西夏蠢蠢欲动,边境局势紧张,不知大人有何良策?”晁雄征开门见山地问道。
任谅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将军,西夏兵强马壮,野心勃勃,不可小觑。我军当以守为攻,加强边防,严防死守,以待时机。”
晁雄征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任大人所言极是,只是……”他顿了顿,目光深邃,“京兆府距离梁山水泊不远……”
任谅闻言,低头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打,清脆的声响在静谧的房间里回荡。
他那长须轻轻飘动,仿佛每一道思绪都在空气中荡漾。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将军有所不知,下官早年曾在梁山水泊附近戍边,与梁山好汉有过数次交锋。彼时,梁山的义气和勇猛,倒是令下官颇为敬佩。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局势大不同,梁山义士已成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下官心中虽有千般顾虑,但也深知,若想保住京兆府的安宁,绝不能让梁山势力有可乘之机。”
说罢,任谅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晁雄征,语气坚定而严肃:“将军,下官定当尽全力,确保京兆府的安全。但……”他顿了顿,”
任谅话音刚落,便轻咳一声,站起身来,对身边的几位官员低声吩咐了几句。
众官微微点头,面露会意之色,纷纷向晁雄征行礼告退。
晁雄征心中暗自思索,任谅的这番话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是否在暗示什么未被揭开的秘密?
正当他陷入沉思时,任谅已带领几个城中长官,快步向城门口走去,准备迎接晁雄征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