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甄嬛传:皇子开局,选欣贵人当妈 > 番外1 雍正地宫那点事(论坛体)

番外1 雍正地宫那点事(论坛体)(1/2)

目录

标题:【热】雍正地宫终于开放展出,陪伴他沉睡三百年的竟是!

就在今天,就在刚才,官方发布了通告,清朝雍正皇帝的地宫在新科技的支撑下耗时16个月终于完成初步开发,目前已经在筹备展出了,即日起就可以开始预约!

1L

???引流的吧,哪个皇帝地宫里不是自己的皇后爱妃,这有什么悬疑的?

2L

同上,不是皇后难不成还是他的亲亲儿子吗?

3L

哈哈哈楼上你是懂雍正的,毕竟给儿子陵墓都选在自己旁边的包围圈里了,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另类的陪伴呢。

4L

放个板凳,说不定有瓜吃。

5L

板凳+1,不过估计是引流的,毕竟雍正最值得说的都已经记在史书里了。

6L

史书?那能说的可就多了,毕竟能叫正史野史都统一话术的皇家父子,也实在是不多见。

7L

楼上不严谨嗷,也没完全统一,正史可能会嫌弃野史太保守了,毕竟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皇帝临了了留下一封遗诏,就为了给自己好大儿的孩子取个名字的,还特意留到孩子生出来那天宣旨,我要是昌和帝我能当场抱着奏折哭着叫爹。

8L

我知道!清朝最着名的一封遗诏!现在还在博物馆展览呢,你还真别说,那光是夸赞太子就用了不少的篇幅,一个皇帝在遗诏里写实乃憾事,回肠百转,看得人眼睛都要尿尿了。

9L

换个角度想,雍正一生勤政,写下的朱批有千万字,最后留给自己最爱的儿子的话,一道短短的圣旨怎么说得完呢,倒不如说是病重见无力握笔,只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所思所感了。

10L

我去!楼上说的真有可能!遗诏的落款时间看就是雍正驾崩的前两天,当时他就已经知道自己以后不能陪着儿子,更看不见孙子了,呜呜别刀了别刀了。

11L

内牛满面+1

12L

大橘和橘宝就是天下第一最最好!

13L

在这种前少古人后无来者的父子关系下,就连雍正的三段婚姻使都变得索然无味了呢。

14L

其实他的三个皇后真没什么好深扒的,前两个在史书里几乎没什么笔墨记载,第一个潜邸追封的皇后早早的就没了,第二个废后更像是犯了什么大事,就这么猝然病逝了,史书也模模糊糊。

只有昌和帝的生母孝慈宪皇后记录最多,但按照时间线推就能知道,吕佳氏的地位提升,就是因为生了昌和帝和敬华公主。

15L

那肯定的,又抬旗又伴读又给娘家封官又娶公主的,满满都是雍正给儿子作势的证明。

16L

悄悄问一句,对大橘和橘宝感兴趣但了解不多,博物馆里还有没有别的展品或者史料能了解一下的。

17L

这有一双新鲜的眼睛,抓住他让他看完之后写观后感!

18L

楼上的姐妹咱俩换换,我已经去过好几次都要背下来了,想体验第一次去看时候的新鲜感。

19L

正经回复一下,有并且有不少。

展馆里有一部分的奏折朱批展出,你可以看一般情况下大臣给雍正上奏折,不管是正事还是问安,都要在其中提上几句太子,要不是胤禛授意上行下效,放在小心眼的皇上那太子都不知道没了多少次了。

20L

接上楼,根据能查得到的史料确实是这样,在一些重要节点上(封瑞亲王,立太子,大婚),都能找到不少的百官上贺奏折,甚至昌和帝大婚的时候正好是雍正病重,担心自己耽误了儿子的大事,史书上明确记载了他命令百官必须给太子奏贺表。

另外野史里还有一种说法,说上书夸赞太子的笔墨越多文采越好态度越真,就得皇上的朱批越多,甚至还有人依靠着捧人的文采升了官,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我感觉确实是胤禛能干得出来的事情。

21L

我滴妈,担心自己重病大臣们不敢祝贺太子的喜事,所以亲口命令众人必须祝贺,还得祝贺的有文采,这是什么人间真情,这一口我先磕为敬。

22L

是啊,胤禛这个不折不扣的儿子控,光看那个最出名的“雍正携子行乐图”就能看出来了,没时间带儿子出去玩,就让人想象着画出来,从弘昭一岁到十六岁一年一幅,一幅画一个身份,堪称大清cosplay第一人。

23L

哇,那这么听下来昌和帝好幸运啊,这样的爹在身边护着,自己又是个有能力的,那岂不是直接爽到飞起!

24L

是也不是,不是有句“土话”吗,得到的越圆满,失去的才越痛彻,你看弘昭之前十六年被这么偏爱着,可他却是整个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在位时从未正式办过寿宴的皇帝。

十六岁之后的下一次寿宴就是五十岁退位之后,永瑞主张给办的了。

25L

我渐渐学会把生日过成一个平常无比的日子,可曾几何时,我也无比期待着那天。

26L

妈耶,25楼我们只是网友你越界了。

27L

据野史记载,“雍正携子行乐图”是在胤禛已经驾崩之后,才辗转送到弘昭手上贺礼,那你说他在那日过后,每年的生辰会不会都期待着还有这样的惊喜能降临,还能再从这些东西上感受自己去世父亲的熟悉气息。

28L

过分了过分了,怎么还追着杀!

29L

其实很难说死别这件事到底是胤禛更难过还是弘昭更难过,但是活着的人总是会承受更多的漫长痛苦却是真的。

30L

是啊,所以我们昌和登基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命人着书立传,上上下下不管是有官职的大臣还是布衣书生,都要写诗词文章夸赞世宗功绩人品,他也希望世人能记住这位勤政到身子垮了的帝王吧。

31L

不得不说清朝的诗词能发展起来,绝对是少不了雍正帝昌和帝这父子俩的功绩的,动不动就要写诗,就算是走量也能有那么一些传世佳作出现了。

32L楼主

等等,等等!我一会没看怎么这么多评论了,这就是皇家父子界顶流的实力吗?

33L

捕捉一个楼主

34L

楼主出来了,别吊胃口了,赶紧解答一下要不然举报引流封楼!

35L

举报+1

36L

举报+

37L楼主

别急,重磅消息这就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