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伟大友情(1/2)
第289章伟大友情
日头偏西,阳光不再灼热。
夏侯惇所领军队持续进发,路过赵基、张杨旧营,也不做侵扰。
就是集中兵力,向着战场靠近。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远道而来的的生力军。
距离赵基本阵五里时,赵基引着五百余骑抵达。
等赵基到时,夏侯惇又推进大约二里路程,开始变阵,由行军大纵队改为左右翼展开的横阵。
夏侯惇面前,是赵云。
赵云依托张杨借调的两千步兵于道路正中结阵,自引骑士居于步阵两端,属于中规中矩的阵势。
赵基抵达后,赵云来迎,指着夏侯惇说:“敌军先是乘船顺睢水而来,登岸后又大约行进二十余里至此。其阵势越发齐整,可见吏士战意昂扬,不可小觑。”
“曹操那里在等天黑,要借夜色突围。”
赵基观望夏侯惇阵势,继续说:“对夏侯惇来说,应该分兵袭扰我军营地才是。他没有分兵,说明他没有后续援兵。如今列阵不动,显然是要与我相持。以分我兵势,接应曹操破围。”
很不喜欢夏侯惇出现的时机,赵基也无法将夏侯惇直接抹去。
同时也理解赵云的行为,赵云列阵坐视夏侯惇变阵,不是赵云不想打,而是今日眭固、杨丑二部的松懈战斗力给了赵云很不好的印象。
又是借来的河内兵,强迫河内兵上前接战,作战效率低下不说;若是激起逆反心思,就敢临阵溃散。
与其冒风险上前袭击行军状态的夏侯惇,还不如相持不动,让夏侯惇摸不清虚实。
这些夏侯惇带过来的军队,敢于野战的军队,肯定是曹军精锐。
贸然碰撞,一比三、一比二的悬殊兵力差距,即便河内兵精锐,也容易陷入混战对抗,然后被人数更多的夏侯惇渐渐压制。
所以赵云的应对不存在问题,这也是让赵云来负责这条战线的原因。
赵基观察片刻,就说:“曹操党羽众多,今日若不能大破其军。明日曹仁、济阴兵与之汇合,更难破他。待曹洪、夏侯渊撤军归来,我等只能无功而返,先胜后败。”
赵云左手重新挽了挽缰绳,凝声问:“那强突其阵,击走夏侯惇”
“再等等,徐晃诸人会率骑士抵达。”
徐晃、荚童、魏兴这里还有生力军,已不足两千骑。
只要击破夏侯惇,依旧能保持对许褚、朱灵的压制,不会耽误受降一事。
完成受降后,再逐个攻拔曹军营垒即可。
已经投入那么大成本,怎么可能虎头蛇尾
这次中原之行,必须打出并州兵的威势,否则自己回并州,朝廷这边又得搞事情。
赵基战意坚决,反正虎步军主力已经撤回太原。
家中有存粮,赵基自然敢放手一搏。
败的再惨,依旧能通过整合匈奴、诸胡逐步恢复实力。
说白了,他输得起,输不起的是吕布、陈王、张杨、陈宫、孙策这些人。
同样的道理,曹操、刘备、袁术也输得起。
观望之际,后方两三里外的徐晃、荚童、魏兴各自引领五六百名骑士渐渐靠过来。
不需要赵基指挥,这三人各引骑士迂回绕击,迫使夏侯惇分兵变阵。
缺乏墙垒工事,夏侯惇所部渐渐被包围,形势越发窘迫。
夏侯惇居中调度,渐渐将三横阵扩建为空心方阵。
他来这里,可能就没有全身而返的想法。
如果他来的时候,曹操优势,自然能配合曹仁一起重创赵基、吕布;若是战场双方是均势,夏侯惇能打破均势。
现在曹操颓势,他也能为曹操争取到宝贵的喘息之机。
赵基不由思索,如果自己遭遇被围,谁肯这样倾尽一切来援
随着骑兵运动,多面围困后,河内兵士气也高涨起来。
人都喜欢打顺风仗。
赵基驱马到河内兵阵前,领兵都尉苟桓引着十几名军吏骑马来迎,赵基展臂持鞭遥指半里外夏侯惇阵地:“我希望你们正面强冲,只需要强冲一阵,吸引夏侯惇弓弩。相持之际,我三千余精骑从四方冲击,敌阵自溃。”
苟桓瞥一眼夏侯惇阵地,当即点头:“愿效死力!”
“我也不会亏待你们,战后给你们五百匹战马,五百匹驽马。此战缴获物资,你们拿六成,可好”
赵基做着许诺,苟桓询问:“侍中公,那俘虏呢”
“你们拿回去也很难养活,我拿钱粮赎买。”
赵基环视这些军吏:“河内今年冬季缺粮,你们可以携带家眷来太原就食,明年夏收后去留自便。我想我在张将军那里,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从张杨麾下讨要这批军队,有没有难度
苟桓等大小军吏相互看看,不觉得这件事情有多难。
赵基慑服了匈奴各部,只要准许张杨雇佣匈奴骑士,或仅仅只是准许张杨能获得与匈奴各部贸易的资格,张杨并不在乎这两千士兵的归属。
苟桓一跃下马,向赵基俯身长拜:“愿为侍中效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