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虎贲郎 > 第285章 渡口争夺

第285章 渡口争夺(1/2)

目录

第285章渡口争夺

赵基中军,绯紫伞盖之下。

赵基注视北面,上游淳于琼已经开始释放火筏。

这些火筏顺流而下,木筏在前,堆积柴草,其后才是芦苇筏。

北岸曹军骑士组成小队,贴近河岸投掷火把,企图提前引燃。

而南岸涌出营地的河北兵弓弩手依托堤坝,从容射击对岸曹军。

准备了太多的火筏,曹军就是焚烧掉一些,又能如何

这些火筏都是分段投放,对整个渡河行动来说会持续干扰。

为了对抗这些火筏,曹仁搭建浮桥时,这些浮桥隔开间距,有意架设阻流障碍。

可惜的是曹仁军中没有足够的长木,否则早早准备,还能在汴水中钉下木桩,这些木桩能拦截绝大多数火筏。

若是有足够的铁链,也能铁索阻断水面火筏。

他什么都没有,只有老船、木筏。

赵基抬手扯开颌下盔带,将笠盔放在战车座椅上,从卫士手中接过沉重战盔。

戴上这顶大约十五汉斤的铁盔,赵基扎好两指宽的盔带,抬头看幽蓝天穹,天气凉爽:“这样的好天气,正适合厮杀。”

徐晃、魏兴已到车前,也不搭话。

赵基看着徐晃:“曹操现在想接应曹仁渡河,已经迟了。我亲自督兵前去,这里就交给公明。具体怎么打,我不做干预。我若是求援,公明与子昂各分三百骑给我即可。赵子龙撤兵回来,由他自行决定如何参战。”

“末将遵命!”

徐晃、魏兴拱手应答,赵基笑了笑,抬手扯掉项顿束带,反卷立起来的护颈甲片降下,将他脖子、颌下、保护的严严实实,甚至还有三迭甲片搭在两肩,为脖子分摊了头盔的负重。

赵基乘马,引着本队一千二百骑鱼贯而行,调头向北。

徐晃则登上赵基的战车,这时候赵云开始撤军,将俘虏、俘虏轻伤员,连着己方伤兵一起运出来。

赵云见赵基亲自督兵北上参战,难免忧虑,就向徐晃提议:“敌西南东平兵营地三面为我所有,其众不安,已有溃败之状。还请调千余步甲,从北面夹击,可破此营!”

徐晃则说:“东平兵营受我三面夹击,那更不该强攻,宜放缓攻势,迫使曹军救援,如此可持续杀伤曹军。”

徐晃没少经历歼灭战,任何的歼灭战,都要持续给对手放血,直到对方虚弱、疲倦。

全歼,不是尽数斩杀对面,摧毁一切指挥结构,让这支军队彻底消散,就是全歼。

徐晃想了想,扭头看魏兴:“子昂,遣使河内张将军,请他分兵千人来此助战。东平兵营是河内兵在攻,侍中不在,我等不宜插手。”

这有损张扬的颜面,反正东平兵营已经到了即将损毁的地步。

赵云是想一举拔除,这样攻陷的西面四座营地就能构成一个‘卜’字,利于构建新的防御工事。同时攻拔曹军大营南北两面的外围营地,拔掉这些营,就能与吕布合围曹操中军。

合围之势将成,曹军吏士将被恐惧支配。

这些年曹军征战各处,很清楚己方造成多么大的杀孽。

所以也清楚,一旦战败被俘,会遭遇什么样的下场。

即便知道军败身死,但绝大多数并没有殊死抵抗的觉悟,若有机会,肯定会逃跑。

此刻赵云见徐晃竟然考虑的这么周到,不由高看徐晃一眼,拱手:“公明将军所虑极是,是末将急切了。”

“子龙不必自谦,侍中若在这里,自会同意子龙提议。”

徐晃用温和语气讲述:“只是我等不好专断,就该顾虑张将军颜面。”

魏兴见这两个人相互谦和的模样,就说:“我这就遣人去见张将军。”

徐晃点头,又对赵云说:“子龙将军先行休整,稍后再战。”

“是。”

赵云拱手,转身上马,引着乡党亲骑离去。

目送赵云离去,魏兴忍不住感慨:“子龙将军勇猛不亚侍中。”

徐晃也是点头,很是认同魏兴的观点。

作为一个尸山血海爬出来的人,当初赵基就让他锋芒在背,大有一言不合就血溅五步的预感。

赵云也给他类似的危险气息,不管是骑战还是步战,大概率不是赵云的对手。

见徐晃不语,魏兴就找来一名虎贲郎中,使对方去给张杨传达作战请求。

反正就是不干涉东平兵营的围攻,具体怎么打交给张杨自己决定,只是通知这个战机。

如果张杨反应快,赶在其他曹军增援之前发动三面强攻,那大概率一举攻破。

若是张杨行动慢,其他曹军已经进入东平兵营协防……那也不重要,三面围攻,箭矢乱飞,东平营内没有安全的角落,守兵会非常被动。

曹军大营北部,外围壁垒距离汴水堤坝大概两里距离。

这片区域的芦苇早已被砍伐一空,一条早年就有引水渠上接汴水,向南引入曹军大营。

为了保护这片自留地,曹军外围壁垒向北延伸,直通汴水。

但这种壁垒,也就起个安慰作用。

赵基抵达时,这些壁垒已被破坏。

他勒马等候后续骑士集结,观望战局。

那支调集过来的曹军精骑正列阵观战,而于禁督率泰山兵、济北兵已经开始与张辽、郝萌交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