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跨越空间时间借武器 > 番外:诸葛丞相的改革

番外:诸葛丞相的改革(2/2)

目录

还是蒋琬先开口,出声问道:“丞相,您不打算篡位,却还想将朝中政务全部收拢到丞相府来,具体怎么安排的,还请丞相明示。”

诸葛亮立刻回答道:“基本上就是字面意思,我打算将九卿全部划归到丞相府的管辖范围之内,由丞相负责掌管一国朝政,不论皇帝是谁,朝政全部都由丞相掌管。”

“那太尉和御史大夫呢?”蒋琬继续问道。

诸葛亮缓缓回答道:“太尉掌兵事,继续由陛下直管,至于大司空,主要是负责监察政务,我打算保持独立,继续让司空府监察朝政,避免出现什么纰漏。”

“如此一来,那和现在有什么区别?”蒋琬立刻追问道。

诸葛亮答道:“不,有区别的。”

“从今之后,朝政全由丞相掌握,不必再过陛下那面,政务推广起来,也可以快上一些。”

“你也是处理政务的人,知道一个人决断和两个人轮流决断,需要的时间绝对不一样,肯定是一个人决断会更快一些。”

“政务决断得更快,底下推行起来也可以更快。”

“而且九卿全部划归丞相府的手里,许多事情也可以在丞相府内部就处理完了,不必再拿到朝堂之上交由三公和陛下讨论,决断起来也可以更快。”

蒋琬点了点头,不再继续问下去。

他是实际处理政务的那个人,自然知道诸葛亮说的没有错。

不过这时候费祎却是问道:“但是丞相,您就不怕日后有人依仗着权力篡位谋反吗?就像曹孟德那样。”

诸葛亮笑着答道:“此事文伟不必担心,我打算将丞相定下任期,一任三年,两任六年,三任九年,一个人最多担任丞相三任,三任过后,即便有天大的功劳,也必须彻底离开,不得贪恋权位。”

“在上任之前,必须由陛下亲自讨教,了解下任丞相的情况和目的,并且具体确定时间点,什么事情需要在一任之内完成的,什么事情需要两任完成。”

“如果没有完成,那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罢官去职,归乡养老,不容许对朝政有所评价。”

“即便完成了,那到了任期,也必须告老还乡,不得继续留任,朝廷最多给他个荣衔。”

“那岂不是说,任何一位丞相,都只能坐在相位九年?那您怎么办?”费祎立刻问道。

诸葛亮笑笑,说道:“我在丞相位已经十三年了,自然要退下去。”

“不过诸位可以放心,以我的薄面,相信在我退下去之前,会向陛下推荐合适的人选的。”

“那丞相打算推荐哪位?”费祎马上追问道。

他不得不关注此事。

虽然蒋琬肯定也是诸葛亮的人选之一,却不是唯一的人选,还有杨仪、李严等人,哪一个都不次于蒋琬。

蒋琬也不由得看了过来。

诸葛亮立刻说道:“文伟,在我的心目中,你不会是接任我的人。”

“那是谁?”费祎连忙问道,不过旋即便感觉这么问有些不合适,于是连忙辩解道:“丞相,我不是打算改换门庭,但是如今天下未定,您就这么离开,是否真的放心啊?万一下一任丞相弄出了什么错误,闹得天下再度分裂,那岂不是有损丞相的安排?”

诸葛亮笑着说道:“文伟不必担心。”

“我已经说过了,定下下任丞相的人是陛下,也只能是陛下,没有陛下的钦定,你认为什么人能在丞相的位置上坐稳呢?”

“再说了,政务归于丞相府之事我还没有和陛下商量呢。”

费祎顿时沉默了。

的确,诸葛亮之前已经说过了,下一任丞相是需要皇帝亲自考察的,刘禅连这件事情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顶得下来?

“提起陛下。”姜维弱弱地问道:“丞相,你如此做,不会得罪陛下吗?”

诸葛亮的脸色立刻凝重了起来,缓缓点头道:“的确,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和陛下说的原因。”

姜维虽然年轻,不过的确是聪明,问的都是关键。

诸葛亮此举,毫无疑问是将刘禅架空,让他变成汉献帝那样的皇帝,而汉献帝的下场是什么,大家都亲眼看到了。

刘禅虽然昏庸,但毕竟是大汉的皇帝,让他交权,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但是,在场之人全都不知道,刘禅正盼着这种好事呢。

蒋琬这时候出声说道:“丞相,此事关联甚大,天下好不容易才重新统一起来,属下以为,还是算了吧。”

诸葛亮却是摇了摇头答道:“不行,此事我已经决定了,肯定是要施行的,区别只不过是如何施行和什么时候施行而已。”

“今日招诸位过来,也是为了商议这些事情。”

蒋琬再次沉默了。

他现在对于诸葛亮已经不知道如何评价了。

说他贪恋权位吧?他在施行此事后立刻就要退下去了。

说他篡位谋反吧?他还没有将太尉这个武官老大放在自己这里。

他现在只能评价他也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有些刚愎自用了。

不过这话说的也不对,诸葛亮自从掌权以来,哪一次不是刚愎自用了。

当初街亭之战的时候就有人建议他,不要派马谡去,但是他不听,结果街亭一战,直接导致了第三次北伐的大败亏输,全军不得不放弃极佳的局面退了回来。

南郑侯魏延也是一样,当初他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建议诸葛亮偷袭长安,诸葛亮不听,结果这一次在济东王后裔的建议下终于是同意了派魏延偷袭潼关,结果一战而下,不仅断了长安魏军的退路,还将曹叡的援军阻止在了潼关城外好几天,为他们汉军攻下长安城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重要的是,魏延还率军追着曹叡,直接拿下了函谷关,为大军进军洛阳打开了道路,从而用最快的速度覆灭了曹魏政权。

虽然在诸葛亮看来,这都是有些侥幸,但实际上却是证明了,魏延的选择才是对的。

兵事没有不冒风险的,些许风险才是正常现象。

姜维倒是没有什么感觉,毕竟诸葛亮是他拜的老师,也是他在朝中的靠山,只要诸葛亮活着,他姜维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于是,姜维便尽心尽力地帮诸葛亮谋划了起来。

既然有人领头,其他人也就一起出谋划策,毕竟这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带头的人又是诸葛亮,他们不会有丝毫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很快,几人便商议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直接和刘禅说这件事儿。

以诸葛亮相父的身份,直接说反倒是可以表明他没有什么阴谋,反而是遮遮掩掩的才会给别人一种诸葛亮打算谋逆篡位的感觉。

于是,诸葛亮在次日便入了宫,直接了当地和刘禅说明了此事。

没想到刘禅听他说完,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而且立刻就命人拟旨,直接就打算明发天下。

对于他来说,朝中政务本来就是诸葛亮的事儿,他根本不需要操心,不过因为身为皇帝,时不时还得表现出关心政务的样子,刘禅他早就烦了。

至于从此之后朝中政务全都归了丞相府,以后的皇帝想掌权要怎么办,那是自己子孙的事情,他在位的时候能够复兴大汉,已经可以得一个祖了,没必要再去操心自己管不了的事情。

不过诸葛亮还是将想要溜走的刘禅给拦了下来。

御史大夫和太尉的位置还没有定下来呢,他必须要先把这两个位置定下来,然后才能将旨意明发天下。

最终,御史大夫的位置被诸葛亮安排给了谯周,由这位益州派的重要人物来监督丞相府的施政,而太尉的位置则是出人意料地给了李严,不过他的继任者也提前定好了,等他退下去之后由姜维接任。

至于有人会担心姜维属于荆州派的问题,诸葛亮认为这根本不是个问题,他推行这道政令之后就要退下去了,到时候荆州派没了自己,肯定是要分裂的,具体由谁来执掌,都没办法压得住姜维。

于是,在建兴十三年的大朝会上,刘禅亲自宣读了这道旨意,诸葛亮表示支持此事,又当场请辞,天下顿时大惊,所有人都没有关注丞相府接掌政务的事情,而是关注诸葛亮去留的问题。

至此,丞相由蒋琬接任,正是承担起了所有政务,大汉的君主立宪政体正式开始执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