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还是人的问题(2/2)
苏浩嗫嚅着说道,还向李子强和赵志伟投去求助眼神。可很失望,这一招被两位正在全神涮肉的人无视,只得硬着头皮直面陆少峰。
“我又不管军中的事情,要我点什么头。真要是让我点头,那你就不要开口了,赶紧的吃,一会儿可别说我饿着你了。”
苏浩的少爷做派在陆少峰这儿没有半分发挥的余地,苏小妹在一边抿着嘴笑,不给自家大哥分毫的助力。
其他在座的人都也在一边看热闹,梅娘则很贴心地给苏浩涮了几片肉后,也是笑个不停。
“小浩,你就别再动心思了,这事已定下来。不能总让你占便宜,否则其他的几个师长不都到我这儿闹了?”
最后还是李子强回应了苏浩,好意地提醒他。
“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啊,我的第一师可是最精锐的部队,这次扩编也是最先完成的。”
苏浩有些不服气,还想争取一下。
“正因为你的第一师是最精锐的,也得给其它部队机会吧。就你一个师,将来就能包打天下了?把你的一师放在潭州,是起战略威胁作用的。林州就让二师和三师去吧,他们也要得到足够的锻炼才行。”
陆少峰这次算是很给苏浩面子,还解释了几句。
“嘿嘿,小浩,你也有重要的任务。这还是哥哥我给你争取来的呢,你得好好谢谢我才行。”
这时,赵志伟开腔卖起了人情,实情也是如此。
楚南一统军政,政务院要大力发展民生,还要整军备战,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人口基数不足。以楚南刚刚过百万人口的总量,镇永军扩军到五万多,已是二十取一了。
若再招募士兵,便大大影响到工农业的生产。
赵志伟提出,能不能利用商队的影响力,从江对岸的楚北和西赣吸纳人口,再次组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江北被镇永军打了个稀烂,周军现在只能守着几座大城,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已失去控制,正是从此地移民的大好时机。
而且楚南这几年的发展已被周边看在眼里,已有不少人想法偷偷过江,携家带口地逃到楚南来。只是这种自发性质的迁移,数量还是太少。
赵志伟想借用陆记最早的移民办法,从周边迁移至少二十万的民众来楚南,这事已在政务院通过,现在需要一支军队为此项行动提供安全保证。
“大哥,从江北移民,内河舰队是主要的运力,我们陆军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苏浩听明白具体任务后,虽有些不甘心,可总好过天天在军营里操练,动心之余也狡猾地提出条件。
“所以你得谢谢我啊,这次是空军、内河舰队和陆军联合行动,按理得是李进喜当主角,还是哥哥我为你争取到总指挥的位置。不但是江北,西赣也是目标,得让朝廷那帮孙子吐吐血,给哥哥我出口恶气。”
从周边吸纳移民,政务院给了非常好的政策。移民将采用陆记生产队的模式,在指定的区域内从事农耕和工商活动,所有的衣食住行都由政务院承担。
这种集体生产方式,陆少峰准备进一步推广下去。开垦出来的土地,不会进行私有化,而是掌握在政务院手中。
楚南能开垦的土地,要比熟田和熟地多几倍,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加上工商业的兴起,从事农耕的人口会越来少。在工厂做工,只需一人工作便能养家糊口,远比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劳作划算。
“你可别小看这次行动,与正面战场不同,移民都是小规模多批次的。军队要分成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单独行动,很考验各部之间的协调、合作,你可别把它当成纯粹的护卫。”
李子强见苏浩动了心,便开始讲其中的困难。
军队分散后,很有可能受到对手的突袭。这就要求手中有数支机动部队,其中复杂程度并不比一场战役轻松多少。
“北面的周军我没顾虑,要是西赣的禁军来捣乱呢,二哥,你得给我划出一条底条出来,打还是不打,打到什么程度?”
苏浩问到关键之处,因为他总觉得,陆少峰不主张现在就跟朝廷完全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