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见了,赵宋 > 第139章 楚南变局

第139章 楚南变局(2/2)

目录

苏浩在歼灭了郑家垸的周军后,当时便进军到鄂城。

镇永军将鄂城当成了演练攻城的目标,在城外摆开阵仗。先是集中炮团的所有火力,对城中的重要区域进行火力覆盖,再用飞艇进行定点的清除。

见周军龟缩在城中不出,镇永军也不大举攻城,只用120重炮对着城墙和城门作重点打击。只打了一天,鄂城坚固的城墙便被轰塌了一大段。

这还不算,苏浩又令工兵挖掘壕沟,用数百公斤炸药将几十米的城墙炸上了半空。

这一顿操作下来,鄂城已是面目全非,若不是顾及城中还有数万的平民百姓,苏浩少不了会来一个无差别的轰炸。

若说此次带兵出战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在具体的战术指挥上,而是让苏浩更加全面地去考虑战场的复杂性,以及周围潜在对手的进步空间。

让他更清醒地认识到陆少峰所说的,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不是简单的武力比拼,人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

“张兄,我刚刚接到子强的电报,江北战事结束后,镇永军会在潭州留下一支部队。在驻军方面,还要请张兄多加配合,看来楚南攻略要提前,想必张兄也会很快接到通知的。”

历史事件的发生,很少有按计划一步步地开展。

往往一件小事或某个偶然的因素,都会演变成重大事件的导火索,从而将历史的发展推向一个未知的进程中。

陆少峰之所以将楚南攻略的时间定在夏收后,主要是考虑到民生的需求。

每年四、五月是青黄不接的季节,而且农事繁忙,并不适宜兴兵起事,所以历史上很多的战争都是在秋收后展开。

可自从赵志伟遭袭后,种种情况表明,时间已不等人,再拖下去恐有更多的变故。

先是江宁城的暗探送来一份非常机密的情报,内容是周、唐、汉三国的一个秘密和约。为了得到这份情报,赵有伟的军情处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军情处在江宁的情报网遭受重创,十数名情报人员被捕。

最后江宁情报网的负责人只身逃出城外,启用了一艘在秘密站点待命的蒸汽机轮船后才摆脱围追。

这样重要的情报,军情处在李子强的指示下,并没有通过电报传送内容,而是将付出巨大代价才搞到的原件直接送回永陵。

而在林州和鄂城的战事中,军情处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缴获了周军和汉军进攻楚南的军事计划。几处的情报相互印证后,三国共谋瓜分楚南的阴谋已经昭然若揭。

三国已商定,周军渡江南下,侵占阳州、永庆两州,在江南打下一个楔子,为未来攻取更多的州府抢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前进基地。

届时,大江将不再是阻碍周军南下的天堑。

南汉从林州出兵,攻下衡州,让南汉国也有了进一步向北发展势力的可能。

而大唐,只保守最精华的潭州,算是还在楚南占有一席之地。

表面上看起来,大唐白白地损失了五个州府。可周军南下而汉军北上后,永陵将在衡州和永庆两个方向上,分别面临着大周和南汉的军事压力,而大唐将不再与两州接壤,军事压力骤减。

而永陵将会面临四面包围的境地,只有西边的西桂之地受西蜀的控制,没有挤压永陵永明两州生存空间的能力而稍稍轻松。

若是这个计划得逞,两州便失去通往外界的通道,只能困守在两州这片狭小的区域。就算是想发展商贸都不可能,要不了几年,两州就会趋于没落。

镇永军的快速报复和果断出击,打了三国一个措手不及。

在他们的军力尚未完成部署前,南北两个方向都遭到重创,两州的安全暂时得到了保证。

苏浩在完成对鄂城的轰炸,撤兵到阳州做短暂休整时,便接到李子强的军令,原计划有重大改变。

楚南的局面,也在急速演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