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柔探楚府揭阴谋,儒士尊道护诸夏(2/2)
盛施柔瞳孔骤缩,想起荣贵妃说过的沿海乱象。楚砚展开一卷泛黄的羊皮纸,上面用朱砂圈出刺眼的字句:\"誓灭邪说,护正诸夏\"。他压低声音说道:\"妙赞国女王察觉到这股邪风正披着宗教外衣渗透刚建的道学书院,让我国暗中追查幕后推手”。
盛施柔说道:“有人告你家私通东洋,我是信你的,你要想办法应对”。楚砚惊厥道:“楚家协助搜集情报,王后是知道的,反而给了真正勾结东洋之人的口舌把柄。哎呀!这可如何是好?\"
雨势渐急,屋檐滴水汇成珠帘。盛施柔望着烛火映照下楚砚袖口新添的补丁——那是他连夜誊抄可疑文献时划破的。忽然明白他批注中\"见微知着\"的深意,原来真正的君子之道,从来不是困守典籍,而是躬身入局守护苍生。
\"明日早朝,我会将证据呈上。\"楚砚将一枚刻着道家符箓的铜印塞进她掌心,\"这是妙赞国与我方联络的信物,还请公主转交王后,说明真相\"。临别时,他望向雨夜中飘摇的书院灯笼,轻声道:“儒道虽殊途,却同护这人间灯火。我虽为儒生,却从未轻道”
回宫路上,盛施柔将铜印贴身藏好。雨幕中,王宫的飞檐如鲲鹏展翅,她忽然读懂了《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意:所谓大道,本就该容纳江河奔涌,方能海晏河清。
秋雨裹着寒意漫过宫墙时,盛施柔攥着铜印匆匆来到椒房殿。还未开口,王后冯妙如已沉着脸训斥道:\"一个女孩子夜闯侯府,成何体统!\"
盛施柔急忙跪下:\"母后息怒!楚家确实无辜。这些是他们与妙赞国秘使合作,截获灵眼会企图渗透道学书院的证据。有人故意造谣,想借此扳倒楚家!\"说着呈上那些画着太极图却写满异国文字的图册。
王后盯着泛黄的羊皮纸上\"灵眼会\"的图腾,神色凝重:\"这些邪说竟敢披着道学外衣?\"
就在这时,侍卫匆匆来报:\"妙赞国临夏学堂道办求见,状告楚家私通东洋,伪造道学书卷!\"
盛施柔立刻挡在殿前,展开楚砚整理的证据:\"母后明鉴!灵眼会伪造道学典籍,企图借书院传播邪说。楚家与妙赞国秘使设局引蛇出洞,昨夜截获的马车中,正是他们打算偷换的'灵眼之书'!\"她举起刻着道家符箓的铜印,\"这就是两国秘通的信物!\"
话音未落,楚砚已被侍卫押解上殿。尽管衣袍浸透雨水,他依然挺直脊背:\"陛下,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三日内必揪出灵眼会在两国朝中的内应!\"说着呈上密信,信尾赫然盖着临夏城知府的印鉴。
王后接过信笺,良久才将铜印掷还楚砚:\"若三日内无果,楚家满门......\"
\"女儿愿与楚砚同查此案!\"盛施柔突然叩首,\"《大学》有云'物格而后知至',只要能潜入书院探查,定能找到实证!\"
夜雨渐急,两人并肩立在宫门前。楚砚低声提醒:\"公主可知此行凶险?灵眼会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曲解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有权奴役他人'。\"
盛施柔望着雨中的灯火,想起荣贵妃的教诲:\"正因如此,才更要用儒家正道,破除这诡谲邪说!\"
当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雨幕中时,远处临夏城方向突然腾起一簇火光——灵眼会的眼线察觉异动,正在焚烧罪证。而盛施柔袖中的《论语》,在雨水浸润下,\"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字迹愈发清晰,仿佛预示着这场守护正道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