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风波(1/2)
第501章风波
关于第一尊巨人骸骨的下落,无从考究。
唯一可能知晓真相的,只有虚监道。
毕竟其它道门都灭的差不多了,就算还有像玄华道道主这样的人活着,也未必能知道真相。
唯有虚监道不同,他们的两大奇术可追溯过去和窥探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亚于拳法人世间的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超出。
拳法人世间让江林可以进入历史长河的片段,却不能知晓未曾接触的过去和未来,这是最大的缺陷。
好在【洞若观火】这项技能的出现,给了江林无限的可能。
如果能再升级一下,或者有可媲美奇术【星罗】与【烂柯】的能力。
但暂时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在与顺帝一番交谈后,两人都确定了今后要做的事情。
回到铁匠营没多久,便有圣旨抵达。
江林被赐封一品卫国公,专职掌管大乾兵器制造。
看似职权不大,实际上权力大到没边。
因为圣旨中说的很明确,但凡江国公因兵器所需,大乾六部四十八司,乃至举国上下,都应全力配合。
如有不从,视同叛国,诛九族!
这样的圣旨一下,江林的地位何止是提升了一个台阶。
他已经超越了六部所在的层次,如同尚虞司,只对皇帝负责。
准确的说,比尚虞司的权力更大。
毕竟尚虞司还需要事后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又或者需要皇帝陛下亲自下旨查办。
而江林不需要,只要是和兵器有关的事情,他都可以先斩后奏。
即便事后不解释,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不得不说,顺帝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皇帝。
当看到江林所展现的决心时,他给予了自己所能给的最大权力。
这样的信任,绝非一般皇帝所能比。
当夜,便有大臣连夜上奏,表明如此赐封,实在形同儿戏。
边军兵器制造,说大可大,说小可小。
陛下给江林放权,封他为一品卫国公倒不算什么,可是皇权特许,视若陛下亲临,这样的权力实在太大了。
若此人有谋逆之心,又该如何是好
哪怕不谋逆,中饱私囊呢
上奏的大臣,直接被连降三级,这就是结果。
自此,再没有大臣上奏了。
得知此事,江林很是感慨。
当年大乾初立,同样有很多文官大臣向马凝烟谏言,要限制江林的权力地位。
马凝烟做的很简单,来一个杀一个。
但杀了几十个,上百个文官,依然有源源不断的人前来冒死谏言。
到最后,马凝烟的刀都砍不下去了。
好在江林那时候及时的离开了,否则满朝文官,怕要被杀的精光。
甚至就连武官之中,也可能有人因此身死。
数百年后的今天,同样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顺帝只给其中一人连降三级,便止住了风头。
看起来好像是文官不再有风骨,实际上却从侧面说明,当代皇帝的权力已经达到顶峰。
真正的一言九鼎,无人可比。
毕竟是数百年的征战,大乾杀了太多人,让无数外族王朝心中畏惧。
同样的,朝中大臣们,对皇帝的权威也一样畏惧。
他们非常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但就算是该做的事情,也不会一味强求。
这场风波,以极短的时间便结束了。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顺帝在第二日早朝,除了下旨降了那名谏言大臣的官爵外。
还宣布边军要即刻扩军,人数不是之前拟定的千万,而是两千万!
如果条件允许,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增加。
旨意一出,满朝文武都惊了。
现在的边军七百万,那是靠着大乾万万人供养的。
扩张到一千万,可不仅仅只是增加三分之一的人数,而是让百姓供养的难度也增加了三分之一。
如果增加到一千万,原本还能吃上饭的百姓,恐怕要饿肚子了。
另外,边军的福利待遇向来高的离谱。
这么多人,军费开支翻了一倍都不止。
人数多了,不只是吃饭发银子,还包含了兵器,甲胄,营房,马匹,粮草等等。
这一增加,国库能撑得住吗
户部尚书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此事实在难为,就算把他这位尚书大人的脑袋砍了,也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
工部尚书同样站出来,表示户部拿不出来银子,我们工部也拿不出那么多人啊。
另外还有吏部也凑了热闹,边军人数增加,那武官的数量又要加多少
四品都司以下倒还好说,可都司以上,包括参将,副将,总兵,这些都是重要的实权将领。
放在往常,那是要充分考验多年才能确定升职的。
就像廖明许,当参将许多年,这次去南疆率领南岭大营拼杀了好几年,尸山血海里爬出来,加上总兵位置空缺,才恰好补上了。
否则的话,他这个参将怕是要再多当一些年头才有机会。
如今两千万边军,按照一万人的大营配一个参将,三十个大营配一个总兵来算。
光参将就得冒出来一千多人,总兵数百人。
而大帅呢
这种吏部都没资格进行审查晋升的当朝一品,起码得来十几个。
这让吏部怎么玩
没时间考察,万一日后出了问题,是皇帝陛下负责,还是我们吏部背黑锅
吏部尚书几乎能想到,自己全家被砍脑袋的画面了。
所以表面看似乎和吏部关系最小,实际却是他反对最激烈。
至于武官们,倒不反对边军扩充。
他们才不管银子够不够,工匠缺不缺,晋升卷宗怎么写。
边军的人数越多,他们越高兴。
只不过在参将,副将,总兵的人选上,从现任大帅到现任总兵,都主动跳出来推荐自己麾下的人才。
一个说自己手底下的某参将功高盖世,怀才不遇。
另一个就说他的某个都司有总兵之才,还有人嚷嚷着自己有大帅的风采。
武官们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
文官在大殿里吵架,武官在大殿外打架。
一时间,满朝文武乱成一锅粥。
顺帝也不言语,任由他们争吵,悄无声息的自个儿走了。
只让田公公留下,等这些大臣们吵累了,打累了,才告知他们。
“陛下说了,不管你们有什么想法,朕只要你们朝着边军扩张两千万的方向去想。明日早朝拿不出东西来的,就不用来了。”
说完,田公公也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