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自作聪明的赵王迁(1/2)
赵国*邯郸。
龙台宫内,大殿之上。
赵王迁目光扫过群臣,缓缓言道:
“秦使顿弱已至殿外,诸位爱卿以为,秦王此刻遣顿弱前来,其中真正的目的为何?
不妨先各抒己见,以便我等有所准备。”
春平君赵佾挺身而出,拱手道:
“大王,顿弱此人,原乃魏国寒门子弟,自幼家境贫寒,常混迹于市井之间。
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与独到之见解,深得秦王嬴政赏识,更在秦国朝堂之上享有不跪之尊荣,臣以为,秦王遣其前来,意在和好。”
赵王迁闻言,心中暗自窃喜,连忙追问:
“秦国,果真有意与我赵国修好?”
春平君赵佾笃定道:
“臣以为,必是如此。”
赵王迁转而望向丞相郭开,问道:
“丞相以为如何?”
郭开沉吟片刻,道:“大王,此事尚难定论,不如先请顿弱入殿,再观其言行?”
赵王迁颔首应允:
“好,那便宣秦使上殿。”
须臾,秦使顿弱手持节杖,步入大殿,朝赵王施礼道:“顿弱,拜见赵王。”
赵王迁故作姿态,冷笑道:
“想不到,那偏居一隅的秦国,竟也懂得礼数,真是令孤大感意外。”
顿弱不卑不亢,针锋相对:
“赵王言重了,顿弱斗胆指正两句。
其一,我大秦非但非蛮荒之地。
且已坐拥天下的半壁江山。
其二,秦赵两国,同宗同源。
赵王此言,岂不有自轻自贱之嫌?”
赵王迁愤慨陈词:“既是同宗同源。
秦国为何对我赵国紧追不舍?
你可曾知晓,我父王是如何含恨而终的?
他日夜忧虑秦国的铁蹄,焦虑如焚,最终暴病而亡,再看那长平之战,秦国竟坑杀我赵国四十余万将士,令我赵国元气大伤。
这岂是同祖同宗之道?”
顿弱闻言,微微叹息:
“对于赵王偃的逝去,我深感遗憾。
但赵王此言,未免有些片面了。”
赵王迁怒目而视:“孤何曾片面?”
顿弱从容不迫:“首先,赵王偃乃因病而终。
与秦国并无干系。
再者,长平之战之祸根。
实则源自赵国自身。
韩国欲献上党于秦,却临时变卦,转赠于赵,意在挑拨两国相争。
而赵国却为蝇头小利所蒙蔽,未能识破韩国之计,贸然挑起与秦之战端,导致四十万将士命丧疆场,此实乃自食恶果,作茧自缚之举。”
赵王迁眼神如刀,冷声道:
“顿弱,你未免太过嚣张!
睁大你的双眼,这里是龙台宫。
不是你秦国的章台宫!
你就不怕命丧于此,身首异处?”
顿弱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我身为秦国使节,手持节杖,代表着秦国的威严。
你若杀我,不过是成全了我的忠义之名。
而赵国杀害使臣,必将为天下所不齿。
再者,你若杀我,难道就不怕我大秦铁骑再次踏平你赵国邯郸?
我倒要看看。
赵国是否还能抵挡得住我大秦的锋芒!”
顿弱言罢,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