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蜕变浪子 > 第172章 当年被亲情流放的“我”

第172章 当年被亲情流放的“我”(1/2)

目录

清晨,阳光俏皮地穿过窗户纸的缝隙,在屋内洒下斑驳光影。叔叔婶婶家在农村,屋子分东屋和西屋,我和奶奶躺在西屋。奶奶均匀的呼吸声在安静的房间里轻轻回荡,我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扰了她的好梦。看着眼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奶奶,小时候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时读书去学校,总会经过叔叔婶婶家的村西头,奶奶总是早早等在那里。她颤颤巍巍打开那个旧手卷,从里面抽出几张皱巴巴的钱,偷偷塞到我手里,念叨着:“龙儿,自己买点好吃的,别饿着。”那时候家里穷,每次看到别的孩子买几分钱的冰水、冰棍,我馋得不行,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执意把钱塞给我:“拿着,别委屈了自己。”回想起这些,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走出屋子,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瞬间将我包裹。村子里已渐渐有了动静,不远处传来几声鸡鸣,偶尔还能听见几句村民们的寒暄。远远望去,叔叔正抱着柴火喂牛。我深吸一口气,决定趁着这清晨的时光,去我出生的村子转转,看看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角落。

沿着记忆中的小路,我来到了那口老井旁。老井依旧伫立在那里,井沿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小时候,我常跟着父母来这里打水,那时父母的身影高大而温暖,他们有力的双手稳稳地提起水桶,清澈的井水便潺潺流淌出来。如今,井边的老树依旧枝繁叶茂,可当年的热闹场景却已一去不复返。

看着这口老井,我想起家院子里和屋子里的那两口老井。有一次我打水,因为年纪小没力气,水桶猛地砸下来,差点打掉我的下巴。妈妈看到后,心疼得眼眶泛红,在我屁股上轻轻拍了两下,嗔怪道:“你这孩子,多危险,下次别自己逞强了。”

停留了一会儿,我带着回忆,往奶奶家走去。不一会儿,我站在院子外,望着蓝蓝的天空。正沉浸在回忆中,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龙啊,起这么早!”我回头一看,是叔叔。他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想必又是要准备去田里干活。

“叔,您也早。”我笑着回应道。

“刚才你干嘛去了?”叔叔问我。

“我去之前的那个村子走走,看到了小时候村头的那口老井,想起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哎呀,咱家就有老井,上村东头看什么呀?”叔叔一边说着,一边把我拽到院子里的老井旁,走到我身边,目光落在老井上,感慨地说,“这老井,可有年头了,咱家的日子,就像这井里的水,起起落落。”他微微顿了顿,接着说,“昨天你说的土地的事儿,我想了一夜,当年确实是我们不对,没能保住你父母的土地。今天我就陪你去村委会,找当年经手的人问问,看看能不能把土地要回来。”

我心中涌起一阵暖意,感激地看着叔叔:“叔,太谢谢您了。我就盼着能把父母留下的这点东西守住。毕竟我父母死得早,走的时候也没给我留下什么感情物证,哪怕是一根头发。唯一留下的财产,只有土地。”

叔叔拍了拍我的肩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当年是我们糊涂,现在能弥补一点是一点。”

不一会儿奶奶做好了饭,扯着嗓子喊我进屋吃饭:“大孙儿啊,吃饭了。奶奶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油饼,小时候你最爱吃土豆丝卷饼了,奶奶想着你可能还念着这口呢。”看到桌子上摆放的油饼,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我从奶奶手中接过那提前包好的土豆丝卷饼,饼皮泛着诱人的光泽,还带着奶奶手心的温度。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熟悉的香味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记忆中童年的幸福与温暖也随之被唤醒。

“好吃吗?孩子。”奶奶坐在一旁,眼神里满是期待,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皱纹里都藏着关切。

“好吃,真好吃。”我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含糊不清地回答,话语里全是满足。可不知怎的,鼻子一酸,眼眶也跟着红了起来。

“哭什么呀?”奶奶微微凑近,抬手轻轻抚去我脸颊上不知何时滑落的泪水,动作轻柔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没什么。”我试图掩饰,偏过头去,不想让奶奶看到我的脆弱。

顿了顿,我还是忍不住说:“我吃出了亲情的味道,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过。”声音微微发颤,带着些难以抑制的哽咽。

“傻孩子,”奶奶把我搂进怀里,轻轻拍着我的背,“你要想吃,奶奶天天给你做。”

这时,在一旁的叔叔走过来,笑着说:“是啊,龙啊,以后咱一家人都在,想吃啥就跟家里说。”

婶婶也在一旁附和:“就是,以前是我们不好,以后不会再让你受委屈了。”

姑姑拿着纸巾递给我,心疼地说:“快擦擦,以后日子只会越来越好的。”

吃完饭之后,叔叔扛着除草的锄头,我们一同朝着村委会走去。一路上,叔叔跟我讲起了村里这些年的变化:“你还记得村头老李家那小子不?人家可出息了,考上了名牌大学,现在在大城市找了个好工作。还有村尾的老张家,去年新盖了房子,可气派了。”不知不觉间,我发现曾经那些与亲人之间的隔阂,正在这朴实的话语和行动中慢慢消融。

来到村委会,里面已经有几个人在忙碌。我们找到相关负责人,说明来意后,村支书皱着眉头回忆了许久,然后在堆满文件的柜子里翻找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找到了当年土地分配的档案。

仔细翻阅档案后,发现我父母的土地确实存在问题。按照当年的政策,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不应该被收回。村支书扶了扶眼镜,认真地说:“这事儿是我们工作的疏忽,我会尽快向上级反映这个情况,争取给你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从村委会出来,我和叔叔都松了一口气。虽然事情还没有完全解决,但至少有了希望。

吃完晚饭,夜幕悄然降临,月色如水般洒在乡间小路上。我怀揣着些许期待与忐忑,决定去看望其他亲人。首先来到姑姑家,轻轻叩响那扇熟悉又陌生的门。

门“吱呀”一声打开,姑姑看到我,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眼中满是惊喜,一把拉过我的手,声音因为激动都有些发颤:“哎呀,我的大侄子,你可算来了,姑姑天天念叨你,都快把门槛望穿啦!”说着,她用力地把我往屋里拉,像是生怕我下一秒就会消失。

一进屋,姑姑就忙不迭地说:听说你回来了“你看看,姑姑给你做了一桌子好菜,全是你小时候爱吃的。今天就在这儿吃,哪也不许去!”她一边说着,一边把我按在椅子上,转身又端来一盘刚出锅的土豆炖茄子,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快尝尝,看看合不合口味。”姑姑夹起一块肉放进我的碗里,满脸期待地看着我。我摇了摇头,我不吃肉。

你就少吃一口。

这是姑姑特意给你做的。

我拿起筷子,我吃了一口,不住点头,姑姑脸上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吃就多吃点,在外面肯定没吃好,瘦了这么多。”

饭桌上,姑姑不停地给我夹菜,嘴里还念叨着:“这些年你一个人在外面,肯定吃了不少苦,以后要是累了,就回姑姑家,姑姑给你做好吃的。”听着姑姑的话,那些曾经横亘在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在这暖烘烘的氛围里渐渐消散。我一边应着,一边感受着这份失而复得的亲情,心里满是温暖。

姑姑坐在我对面,静静地听完我讲述在孤儿院的经历,还有错失被富人领养机会的往事,她的脸上满是惋惜,忍不住开口说道:“多好的机会啊,孩子,你为什么不把握住呢?要是当时你抓住了,说不定生活早就不一样了。”

我苦笑着,无奈地叹口气:“也许这就是命吧……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只觉得那些机会都很遥远,心里乱糟糟的,根本没意识到它们有多珍贵。”

姑姑轻轻拍了拍我的手,眼中满是心疼:“唉,都过去了,以后的日子还长,总会好起来的。”

从姑姑家出来,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姑姑村里的小学。学校已经翻新,曾经破旧的教室变得崭新明亮,操场也铺上了新的塑胶跑道。站在校园里,微风轻轻拂过,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嬉笑玩耍,在教室里认真听讲。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当年,父母杀人被捕之后,我成了孤儿,满心都是绝望和无助。同学们和老师得知我的境遇,在我离开村子去孤儿院的最后一天,纷纷给我捐了很多东西,有学习用品,还有一些衣物。他们的善良和温暖,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然而如今,曾经熟悉的老师都已退休或者离开了人世,同学们也都各奔东西,散落天涯。我独自站在学校的门口,望着空荡荡的校园,心中满是怅然。曾经的热闹与欢笑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可眼前却只剩下这寂静的校园。物是人非,岁月的流逝让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年少时的回忆,终究只能封存在心底,成为一段再也回不去的过往。

第二天回到奶奶家时,夕阳的余晖已经洒遍了整个村子。奶奶坐在院子里,正等着我从姑姑家回来。我走到奶奶身边,坐下,和她一起看着天边的晚霞。

柔和的月光倾洒在院子里,像给万物蒙上了一层薄纱。我和奶奶并排坐在那把有些年头的旧竹椅上,四周静谧无声,唯有此起彼伏的虫鸣声,在悠悠诉说着乡村夜晚的宁静。我微微侧过身,面向奶奶,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缓缓开口:“奶奶,昨天我去了好多地方。到了老姑家,一进门,她就拉着我的手,眼里满是惊喜,问我这些年过得咋样,吃得好不好,住得舒不舒服,唠个不停,可亲切了。”我微微顿了顿,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大姑和二姑,因为离咱们远,打小就没怎么在一块儿相处过,没培养出多少感情,以后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去看望她们吧。这一路走下来,村子里新盖了不少房子,路也宽了,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有些老地方,像村头的老井,还有那棵歪脖子树,又好像和小时候没啥两样。”我轻轻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感慨,“感觉一切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奶奶微笑着,昏黄的灯光映照着她脸上的皱纹,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慈爱。她伸出那只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声音温和而坚定,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暖到了我的心底:“孩子,日子啊,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总是在变的,就像这四季,不停地轮转更迭。新的事物不断冒出来,旧的东西慢慢被取代。”奶奶微微仰头,望向那片洒满月光的夜空,接着说道:“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这头顶的月亮,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又比如亲情,还有家。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走了多久多远,这里都是你的根,是你的家。我们啊,都是你的亲人,血浓于水,这份亲情,永远都割不断。只要你想家了,只要你回头,家就在这儿,我们都在这儿等你,哪儿也不去。”

我静静地听着奶奶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也微微湿润了。这些年独自在外面闯荡,风里来雨里去,心中总是空落落的,像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没有方向。此刻,听着奶奶这些朴实又温暖的话语,那些漂泊的孤独和迷茫,都在一瞬间烟消云散。我用力地点点头,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一时说不出话来。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泥土的芬芳,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狂风暴雨,还会有荆棘坎坷,但只要有亲人在身边,我就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不再害怕,不再彷徨。

坐在院子里,看着四周偶尔走过的几个村民,我满心疑惑,向奶奶发问:“奶奶,为啥现在农村人越来越少了呀?他们都去哪儿了呢?我找小时候的玩伴,一个都找不着了。”

奶奶停下手中的蒲扇,目光温和地看着我,轻轻叹了口气:“傻孩子,你想想,你离开村子去孤儿院的时候才8岁,现在都快成年了,这中间过去了多少年呐。”她抬手摸了摸我的头,接着说,“这些年,变化可大了去了。年轻人都想着去外面的大城市闯荡,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过上好日子。有些举家搬到城里去生活,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慢慢地,村子里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我望着远处几座空着的老房子,思绪飘远:“奶奶,我还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就会去村头的小河里摸鱼,那时候河水可清了,小鱼小虾一群一群的。有一次,有一个伙伴为了抓一条大鱼,不小心掉进了深水里,吓得我们赶紧把大人叫来。”

奶奶被我的回忆逗笑,脸上的皱纹都透着温情:“是啊,那时候你们这群孩子,整天在外面疯玩。你还老是带着一身泥回家,你妈每次都又好气又好笑,一边给你换衣服,一边念叨你。”

“还有过年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婶子们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就代表来年有好运气。我那时候为了多吃到硬币,能撑得肚子圆滚滚的。”我嘴角上扬,沉浸在儿时的欢乐里。

奶奶轻轻拍了下我的肩膀:“那时候村子里可热闹了,一到过节,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现在啊,人都走了,过年也冷清了不少。”

想到曾经热闹的村子如今的模样,我心里一阵失落:“真怀念小时候啊,那时候大家都在,村子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

奶奶坐在我身旁,手上熟练地剥着橘子,一瓣一瓣地递到我手里。她的目光满是温柔与疼惜,轻声问道:“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吗?”

我微微一怔,那些尘封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奶奶接着缓缓说道:“你爸你妈由于你大哥的死,那些年总是吵架打架,婚姻不合。家里被闹得鸡飞狗跳,苦了你了孩子。”

我鼻子一酸,微微点头,声音有些哽咽:“我知道,我记得。那时候家里总是吵吵闹闹,我心里又害怕又难过。”

奶奶轻轻叹了口气,抬手摸了摸我的头:“那时候,我总是劝你父母,多考虑考虑孩子,可他们被痛苦和愤怒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去。”

她的眼神飘向远方,陷入回忆:“你爸你妈忙,顾不上家里。我就总过去给你家里做饭,就盼着能让你吃口热乎饭,别饿着肚子。”

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我知道,奶奶,我都知道。那些年多亏有您,要不是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小时候每次您来做饭,我都觉得特别安心。”

奶奶把我搂进怀里,轻轻拍着我的背:“都过去了,孩子,都过去了。现在你回来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我靠在奶奶怀里,感受着她温暖的怀抱,心中满是感动与依赖。

奶奶的眼神里满是眷恋,拉着我的手,小心翼翼地问道:“这次回来,你打算待多久啊?”

我看着奶奶,心中满是不舍,无奈地说道:“我得马上回去,哈尔滨那边工作走不开。不过,奶奶,我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处了个女朋友,长得可漂亮了,人还特别善良,她是省会哈尔滨本地人。”

“真的呀!”奶奶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那你怎么不带回来让奶奶看看呀?”

我微微红了脸,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我的女朋友叫秀儿,我们是在夜总会认识的,当时她去参加朋友聚会,我正好也在。后来慢慢熟悉起来,才发现她特别好相处。她现在在做服装设计,可厉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