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报应(新书已发,求收藏和追读,主角还叫怀森)(1/2)
徐庶见韦恩不说话,以为他也在担忧自家主公,于是拱手拜道:“无论如何,元直再次代我主拜谢韦使君,韦使君之高义,他日必有厚报!”
韦恩熟练地伸出双手,拖住了徐庶,道:“无需如此,不过是效仿当年玄德公驰援陶恭祖罢了。”
徐庶一个激灵,想着这韦子莱不会是来接手主公的遗产的吧?
可立马暗骂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怎可如此揣度高义之士?
韦恩真的是像刘备接收徐州那样接收刘备集团吗?
他是没想过的,当然他的同道们有人提过。这个暂且不表。
单说韦恩的想法,前世的世界基本不存在什么好人有好报的,现在韦恩有这个初步掌握命运的能力了。
于是,刘玄德,你的报应来了。
我,韦恩韦子莱,来了。带着六千水陆军帮你盯着后路,万一力有不逮,咱俩就比比谁更擅长奔跑吧。
要不是灵渠的改造工程还没完成,韦恩也不至于临时从长江商队搜罗一些勉强过得去的船。
只要再等一年,灵渠,漓江,湘江的通航改造就能完成,届时横行天下的交州大船,就能轻易扫清荆州的一切反对势力。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要在立足未稳的前提下强行占据零陵,因为工程进行到那了。
此次驰援刘备,一方面是为了让刘玄德十年前射出的箭能击中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将荆州的注意力转移到北方。
无论是阻击延缓一下曹操南下的进度也罢,还是裹挟着刘表一路向北,都是对交州军有着积极作用的。
历史上刘备是胜了夏侯惇的,这次不知情况如何。韦恩觉得想这些也没用,于是岔开话题道:“也不知另一位刘使君何时来啊?”
另一位刘使君就是刘表,之前在江陵会盟的时候,也是拉着韦恩的手说着什么子莱高义,汉家之幸。
可话说的好听,可这仗是在你家打的,你人呢?几天了一个人影也没见着,合着我不是在荆北而是在东北,你不是刘使君而是刘老佛爷?
“刘荆州毕竟上了年纪,出征前的准备需要更充分一点。”徐庶回答道。
韦恩点点头,道:“我这个交州牧都在这了,谅他脸皮再厚也不会龟缩在襄阳城。”
然后韦恩转头,对另一侧一位身长九尺脸部被厉鬼面甲覆盖的大汉说道:“伯均,你再安排人去催一催。”
被韦恩徐庶谈及的刘表,此时正一身戎服,坐在州牧府议事堂的最上首,缓缓地平复自己的呼吸。
正如韦恩所料,原本只是想派刘备做先锋,然后自家小舅子蔡瑁领大军随后接应,自己则端坐于府中,决胜千里之外才是他这等老年名士的行为准则。
奈何韦子莱那交州小儿来了,自己不得不顶盔掼甲前去会盟。
过程倒不长,可背着这二三十斤铁甲一来一回折腾这么一下,差点要了刘表的老命。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那韦子莱倒是对他这个老邻居客气的很。
“我原以为那韦子莱少年得志,会是个骄矜人物,没想到他却是这般谦逊,难怪与刘玄德意气相投。”刘表回味着会盟时韦恩给予的充分尊重,不禁又对这年轻人有了些好感。
蒯越冷哼一声,道:“主公,莫要忘了那韦子莱尚且霸占着我荆州的零陵郡。”
一听到零陵,刘表顿觉刚刚好不容易缓过来了的气息又急促了起来,甚至忍不住咳了出来。
作为荆州武官之首,蔡瑁觉得有必要平衡一些老朋友的过激言论:“诶,异度啊,话可不能这样说,那荆南四郡本就是水泼不进,子莱收拾那刘度一顿,其余三郡反倒向主公示好了,届时主公不费一兵一卒又白白多了三个郡,岂不美哉?”
这是公允之言,蔡瑁如此想着,绝不是为了韦子莱每年往自家送几百万钱的缘故,按他的说法,这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不必挂怀。
想到这里,蔡瑁还补充道:“更何况,子莱出兵零陵,为的是拓宽灵渠,届时交州的大船直达襄阳,什么大珊瑚大珍珠,主公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
刘表听到珊瑚,嘴角微微上扬,就想起早些年韦恩送的那几株大家伙,真是世之珍宝,可惜刘琮那个败家儿子,居然给打坏了两株。
刚刚宽慰了一些的心情又沉了下去。
蔡瑁没能体会到上首主公的快速心理变化,而蒯越则是心不在此。
蒯越身子向前一探,讥笑道:“交州的大船可不止能载南海的珍宝,同样能载交州的铁甲虎贲。诸君,交州世家豪强的惨烈都忘了吗?累累尸骨,血流成河呐!”
蔡瑁不以为意:“士燮老儿昏聩,惹了不该惹的人罢了。再者,多说交州铁甲军虎贲无敌,依我看未必,不过是仗着豪富装备精良罢了,当下连零陵的民变都平定不了。”
嘴上如此说,蔡瑁心里却想着,异度啊,何必如此虚伪,若是有机会能像岭南一个韦那样独霸一州,想必你也不会念及所谓的世家交情吧。
蒯越似是有所动摇,但他还有杀手锏:“德珪,韦子莱与刘玄德交情莫逆啊。”
言罢,蒯越饶有兴趣地看着老朋友,刘备可是二人共同的大敌,亿点点蝇头小利就能让你忘记真正的威胁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