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星箭之盾 > 第67章 嫦娥伴月

第67章 嫦娥伴月(2/2)

目录

11月5日前后,当嫦娥一号卫星到达距月球200千米位置时,一场惊心动魄的“刹车”行动即将上演。这一减速制动环节,也就是“刹车”,是实现绕月飞行的一个关键步骤。只有精准无误地完成这一动作,卫星才能被月球引力成功捕获,从而成为绕月飞行的卫星。

这一过程就像是一场宇宙间的微妙平衡游戏,“刹车”晚了,卫星就会如同失控的流星,径直撞到月球上去;而“刹车”早了,则会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向无尽的太空。“刹车”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卫星当时的位置和速度矢量是否正确。我国科学家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超卓的智慧,经过多次复核、复算,成功突破了这一技术难题。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卫星的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实施,卫星从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进入12小时月球轨道。从这一刻起,嫦娥一号卫星真正成为了一颗绕月卫星,如同一位忠诚的卫士开始环绕月球履行它的伴月使命。

2007年11月6日前后,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第二次近月制动,这一次,卫星的速度进一步降低,进入3.5小时轨道,并在这个轨道上运行7圈。2007年11月7日前后,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第三次近月制动,最终进入127分钟月球极月轨道。这是卫星绕月飞行的工作轨道,这个轨道呈现出完美的圆形,离月球表面200千米。

此时的嫦娥一号卫星,就像是在月球身边安营扎寨的探索者,即将开始它最重要的工作。它将向地面传回经过公众投票选出的30首歌曲,这些歌曲如同来自地球的问候,在月球的上空奏响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赞歌。

建立月球工作轨道后,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八种武器”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始为完成四大科学目标展开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如果不出意外,卫星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在11月下旬就可以传回第一张月球照片,这将成为绕月成功的重要标志,如同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脚印,标志着我们对月球的探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干涉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将携手合作,共同完成第一个科学目标,即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它们就像是一群技艺高超的画家,用各自独特的笔触描绘出月球表面那神秘而壮观的地貌。

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则如同敏锐的探险家,将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进行辨析,探寻月球隐藏在深处的秘密。

首次被应用到月球探测中的微波探测仪,如同一位地质勘探者,将对月壤厚度和氦-3资源量展开探测,为人类未来对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宝贵的数据。

而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组成的空间环境探测系统,宛如宇宙空间的守护者,将通过不间断地捕捉质子、电子和离子,对4万到40万千米范围的“地-月”空间环境展开探测,为人类进一步认识宇宙空间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在中国古老的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后羿射下九日,拯救了苍生,他得到了西王母赏赐的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因误服了这颗不死之药,身体变得轻盈无比,不由自主地飞向了月亮。她从此居住在那清冷的广寒宫中,唯有玉兔相伴。这个美丽而又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月亮的向往和对宇宙的无限遐想。

嫦娥一号卫星的探月之旅,就像是现代版的嫦娥奔月。古代的传说充满了浪漫与神秘,而现代的科技探索则将这种浪漫变成了现实。嫦娥一号卫星以它的智慧和勇气,续写着中国人与月亮的不解之缘,让古老的传说在现代科技的映照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座丰碑,标志着中国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而伟大的一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