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62章 一明抵五唐!

第362章 一明抵五唐!(2/2)

目录

“不过,有一点你们是对的。”

李世民话锋一转:

“李靖的部队回来了,但又没有回来。”

这段民言民语,就让两位贴身爱将听不懂了。

李世民没有立刻向他们解释,而是看向了在场的第三位爱将。

“程咬金,你来说说。你带兵在前线时发现了什么。”

程知节从自闭中惊醒,嘴巴含糊地动了动:

“遵令。”

现在唐军的战略部署是,晋州为主,朔州备一部分可以随时机动的哨戒部队,既扩大战场纵深,又能集中兵力捏成一个拳头。

而作为打仗够勇、但战略思维不够用的老莽夫,在太上皇的大部队退守晋州以来,程知节就一直活跃在北方朔州的第一线,昨晚才刚回晋阳述职。

在前线拢共也就打了几天,老程却自闭了。

回来以后话明显比以前要少,嗓门也轻柔了不少。

“卢国公,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

阿史那和郭孝恪问。

程知节双眼无神,嘴唇翕动,喃喃道:

“新兵,都是新兵,一个能打我们五个的……”

“什么新兵?”哼哈二将面面相觑。

“唉……”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李靖骚扰我军防御圈外围的,用的都是新兵。”

“新兵?!”

二人吃了一惊。

就算根据副官的二手汇报,明军士兵也是“贼虽无大义,但作战蛮勇异常,我军不得不暂避其锋锐”的精兵强将。

在前线一手报告里,明军将士更是有如华夏超人,刀枪斧钺不可伤其身,乃至于“一明抵五唐”也是稀松平常。

而这样的超级士兵,你说都是新兵?!

两人顿时冷汗直流。

大明还有训练素质这么高的新兵,这消息可比“李靖部队五天完成休整”还要恐怖得多。

大唐透支国力,唐军饿着肚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赢了一场,打散了李靖的部队。

结果现在你说,对面又新组建了战斗力丝毫不逊色、装备补给还更精良的新部队?

他们总算知道程知节为什么自闭了。

这简直是在和一个会源源不断出兵的无底洞在对战啊!

换谁谁不自闭?

大明的国力竟恐怖如斯。

赢不了……

这种被碾压局,根本赢不了……

“随着战事的拖延,国力的差距在战场上的表现会越来越明显,这倒也在朕的意料当中。

“不论是装备,训练,人力,还是后勤。”

在场所有人里,李世民陛下的神色倒是最为轻松。

“现在,你们谁还怀疑大明能否拿出第三支、甚至第四支军队,从南边给我们来一下子?”

诸将低着头,闭口不答。

随着战事的深入,他们逐渐发现,自己在对抗的大明好像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一头隐藏在迷雾里的怪物。

乍看平平无奇,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大明渐渐展现着她的恐怖和威能。

深不可测,深不可测……

“呵,怕什么?你们没看透,但朕早就算到了他的这一出。”

李世民轻巧地嘴角一勾:

“所以朕让李世绩驻守蒲州。

“蒲州江面开阔,而河滩又很是险峻。登陆场只有寥寥数个,且难以隐蔽。

“那里可不是光靠兵多就能攻下的。”

有天策上将兜底,诸将的脸色稍松。

“各自就位,准备作战吧。程咬金,麻烦你再跑一趟朔州。”

随着陛下宣布这场会议的结束,三位主将心情忐忑地离开了。

李世民一个人坐在书房中,喃喃自语:

“那个娃娃,那个深锁后宫最不起眼的小娃娃,居然成就了这般大事……

“可以,很可以!”

他扶着墙壁缓缓站起身,望向窗外。

汾河静静地流淌着,一路向南,直到汇入黄河。

“始于晋阳,终于晋阳么?

“历史真是讽刺。”

李世民嘴角勾勒。

“这场仗延宕了这么久,也该收场了。

“那小子干得不错,理应得到他应得的东西。

“但在这之前,他还有最后一道关要过。”

…………

蒲州,李世绩看着汾河上耀武扬威的明军战舰发愁。

他有两个任务,一是阻拦迟滞明军北上。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任务已经失败了。

还有一个任务是切断明军的补给。

这个任务完成了一半,补给确实被切断了。

只不过断的是唐军自己的。

有这么几条明军战舰在河面上守着,唐军的补给船根本没法靠近蒲州城。

何止是补给船,连蒲州城的民船、商船和渔船也被封锁了。

也算是达成了“片帆不得下水”的封锁令。

只是以一种李世绩不愿意看到的方式。

现在的情况相当尴尬。

蒲州和大唐本土的直线距离虽近,但中间还隔着一条黄河,补给也得靠水运。

水路走不通,那驻守的唐军要想不被饿死,就只有两条路——

苦一苦当地的蒲州百姓、苦一苦北方的唐军同袍,分他们的粮。

“守军规模越大,补给消耗就越多……”

李世绩感到额头疼。

是因为回旋镖飞到了他脑门上吗?

他一边扶着额,一边看着汾河上来回穿梭的大明船只直呲牙。

汾河虽然被封锁了,但来往的船只依旧很多,非常热闹。

除了军舰,还有不少运输的民船。

只不过那都是隶属大明的船只,是给大明的前线将士运送物资的。

封锁只是对大唐单方面的。

只要是大明的良民,那自然还是可以随意通过的。

“汾河如果彻底失守,那山西战线前线的补给也一并被切断了,要想补给只能绕道河套,从西北方向渡过黄河……

“这是大唐决计无法承受的。”

李世绩面无表情地自言自语。

“所幸,陆地还控制在我军手里,那些明军战舰无法靠岸,便不可能永远滞留在这儿。

“就等他们什么时候回程补给,给汾河松松绑了。”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