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愿我同胞,勿忘过去(2/2)
陈光耀以武力为着力点,一路剿抚兼并,不管是开拓东北水网,还是拿下岭北,都是以武力为出发点。
且文治的方面,实际上还有两个人给陈光耀托底,一个是原辽宁巡抚,现在的行(暂代)东北使司权的李潢。
此人是乾隆辛卯恩科(1771)二甲第十一名,莫子布重拾山河的拿下南京之前,当时全天下都观望,他便敢扯旗喜迎大虞王师,相当不简单。
另一个就是全权负责沈(阳)-鞍(山)-抚(顺)煤铁特区专办钦差兼复兴公司东北分区总裁官的和珅,东北的工业开发,基本就是和珅在莫子布指示下进行的。
有这两人托底,陈光耀自然可以干的不错。
可是到了西域与河中,则更侧重文治,又没有李潢和和珅来给陈光耀打下手,陈光耀确实有可能干不好这事。
但这下就尴尬了,李献文不想干,陈光耀干不了,唯一还能干,有资历的,就只剩下了陈联和林乔荫两人了。
可是这两人中,越国公陈联目前是南洋使司总理大臣,根本不能动。
而林乔荫作为第一个投靠莫子布的大陆士人,目前就任东洋使司总理大臣,不但要替朝廷控制东洋的几百个镇藩,还要统筹他们出人出力开发北美,也不能动。
而且林乔荫本来是有资格做丞相的,就因为要镇守东洋才特意调动了,实在没有理由让人再去西域和河中当牛做马,那也太不给‘老实人’活路了。
本来还有个皇帝着重培养的陈秋泽,但这家伙胆子太大了,在汉川(下缅甸)搞出了那么大的事情,现在肯定是不能用,也不敢用了。
哦,还有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原本先当内廷枢机大臣,后当外朝首辅大学士,现在是广东、广西、广南三广联合煤铁专办钦差兼广州太学山长的林通。
想到这个人,连一向能容人的罗芳柏,都暗中摇了摇头。
林通的能力,肯定是够的,但他当年因为陈秋泽瞒报事件下台,实际上是一场有默契的政治阴谋。
当时皇帝依靠林通,一把手捏住了内外朝,权力甚至比乾隆还要大。
但同时,皇帝又需要放出一部分权力,换取各阶层一致出钱出力,迈入半资本主义。
于是,几乎是所有官员一起,极为默契的把陈秋泽之事,从不上称没有三两重,直接上到称上,来了个一千斤都打不住。
然后借着这个机会,把皇帝家生子出身的林通,给赶出了核心层。
莫子布自然也想到了林通,但他在心里叹了口气,也没有提,因为林通当初被罢免,也是跟他交过底的。
因为除了他是皇帝最好用的鹰犬以外,确实有大量觉得自己不得志的野心家来投靠林通,而林通为了帮助皇帝控制外朝,又确实需要这些人作为他的爪牙。
所以,这就成了一个死局,林通自己苦笑着对皇帝说过,要么他现在一刀切了命根子,皇帝把内廷彻底变为司礼监,他做刘瑾、魏忠贤。
要么林通就做张汤,做来俊臣,为了皇帝一条路走到黑,走到最后成为皇帝给天下人交代的工具。
莫子布自然不会再回到明朝旧制度,因为完全没必要,也舍不得林通承受张汤、来俊臣那样的厄运,于是只能放他离开。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所有人的目光最后都看向了一个人。
那就是皇太子大佬森!
作为皇长子,大佬森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十八岁就能在李献文离开陕甘后,稳住百废待兴的西北不说,还能继续在已经很困难的西北,抽调物资供应西军作战,且没闹出什么大乱子,治理能力绝对没的说。
同时大佬森还能识人、用人,有相当不错的驭下之术,除了军事上的才能没有地方显现以外,其余几乎可以打个八十五分了。
莫子布实在没想到,这到了最后,要去河中、西域的是他儿子。
而莫子布连让阿森去安抚一趟西军将士都舍不得,哪舍得让他去一万多里外坐镇,这要真有个三长两短,后悔都来不及。
阿森也愣住了,母亲陈贵妃的话,犹在耳边。
做太子的,哪有常年在外,把父皇身边亲近位置让给别人的,你莫家历来长寿,你父皇至少还有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好活。
你长期不在他身边,万一哪个皇子趁虚而入,你还想能保得住太子之位吗
这话是有道理的,是小表妹陈贵妃几十年宫廷斗争总结的血泪教训,而且阿森的干妈叶德妃也认可的。
不过,千思万想中,阿森还是站了起来,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男人,是大虞朝的太子,有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也为自己的父亲,分忧解难。
“父皇,那就让儿子去吧,儿子去把西北使司搬到西域、河中去。
父皇春秋鼎盛,不需儿臣担忧身体,弟弟们也都长大,有人能在膝前尽孝。
就让儿臣去西域、河中十年,用十年时间,把这两地,彻底稳下来。”
看着儿子阿森的模样,莫子布极为震动,鼻头一酸。
他的儿子,再也不是那个被母亲苦苦逼迫,什么都要学,只有跟他在一起时,才露出几分小孩子模样的小可怜了。
现在,他成长为了一个有担当,有决心,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顶天立地男儿。
短暂的沉默中,莫子布也想了很多,但不管什么决策,都确实没有皇太子阿森去坐镇十年,更有效果。
“西军二十万将士,十年奋战,死不旋踵,血沃万里。
陕甘三千万百姓,毁家纾难,因此牺牲者数以万计,始有今日成果。
赤子百姓如此,我为天下尊,岂能因为心疼儿女,而畏缩不前。”
莫子布真的很舍不得,这是他辛苦培养的接班人啊,所以只能强行用大义来捆绑自己,做心理建设。
“下诏,封莫光堃为广信郡王,称皇太孙。”
“改封南齐大公莫洲枡为郑国公,无需就藩。”
“命汉川郡王即刻就藩汉川,无令不得回神州赤县。”
“命天下曹、白、米、石、康、安、史、何、薛九姓各应募一万户,做新昭武九姓,随同太子前往河中,屯垦戍边。”
曹、白等姓中的主要成员,肯定不是昭武九姓的粟特人,但莫子布就是要这么安排,让天下人都把河中当成汉家属地,强化归属感。
而莫光堃,则是太子妃叶氏所诞的皇四孙。
这叶氏出身梅州客家,又得到了陈家为代表的明乡人和粤西胶己郎认可,又是堂堂正正的太子妃,所以第三代的继承人,肯定只能是她的儿子。
以前没有得到莫子布的确认,是因为有各方面的考虑,而现在阿森要远去一万里,那就该确认下来。
莫子布这个安排,就是在告诉阿森,你要是有个万一,那大虞朝也会跟大明朝一样,继承皇位的也只会是你儿子。
同时,莫子布又让皇后郑诗诗媵妾,也就是俗称通房大丫鬟吴氏所生的皇次子汉川郡王莫洲栩立刻就藩,这是在表示,大虞朝不会出现第二个朱棣。
而南齐大公皇七子莫洲枡则是太子阿森的一母同胞,因此两人名字都相差不大。
南齐大公国属于亲藩,就是之前的亚齐,亚齐大灭绝之后,迁移了十来万华人过去,本来是准备给莫洲枡做藩国的。
现在把莫洲枡从亲藩南齐大公改为内勋郑国公,这是在给阿森的母亲陈贵妃一个交代。
她最爱的长子去了西域河中,但是把她的次子给她留在了身边,多少也算个补偿。
眼见父亲安排的很好,阿森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模样,莫子布赶紧挥了挥手让他离开。
朝堂大事弄完了,阿森该得赶紧回去安抚母亲陈贵妃以及他的枕边人,这可不是去个兰州,离开个一两年的事情,而是十年时间,西去一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