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封赏(2/2)
他的脸上溅满了敌人的鲜血,却浑然不觉,眼神中只有杀敌的专注。
他时而怒吼,时而低喝,指挥着明军的进攻。
秦良玉也率领白杆军冲入敌阵,她的白杆长枪上下翻飞,如灵动的白蛇,所过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她身姿轻盈地在战场上穿梭,杀敌时的动作干净利落,那坚定的神情仿佛在告诉世人,女子亦能在这血腥的战场上肆意驰骋。
明军主力继续在东北围剿皇太极的女真部落。
三年的时光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缓缓流逝。
终于,在一场惨烈的决战之后,明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士兵砍下皇太极头颅的那一刻,战场上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后明军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士兵们高举着武器,跳跃着,呐喊着,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与自豪。
有的士兵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相互拥抱,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方正化站在战场上,望着欢呼雀跃的士兵,心中五味杂陈。
他缓缓走到皇太极的尸体旁,看着那颗滚落一旁的头颅,眼神中没有丝毫怜悯。
他深知崇祯皇帝“绝其种、荡其穴”的旨意,对于女真之乱,唯有彻底根除,才能保大明长治久安。
他转过身,对着士兵们大声喊道:“继续清扫战场,不可放过一个女真人!”
他的声音冷酷而坚定,那严肃的表情让士兵们瞬间收起了胜利的喜悦,重新投入到剿灭女真的行动中。
皇太极的首级被装入匣子,送往紫禁城。
崇祯皇帝得知消息后,率领文武百官来到祖宗宗庙。
他身着华丽的祭服,神色庄重而肃穆。
他亲手捧着装有皇太极首级的匣子,缓缓走进宗庙。
在那香烟缭绕的宗庙内,崇祯将皇太极的头颅和三牲一起摆上祭台,他缓缓跪下,眼神虔诚地望着祖宗的牌位。
大声说道:“列祖列宗在上,今日朕之将士平定女真之乱,斩下贼首皇太极。
此乃大明之幸,祖宗庇佑之功。朕定当励精图治,重振大明雄风。”
他的声音在宗庙内回荡,文武百官也纷纷跪下,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大明万岁!”
祭典之后,崇祯皇帝大赦天下。
他站在紫禁城的城楼上,望着下方欢呼的百姓,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颁布诏书,昭告天下:“今女真之乱已平,天下重归安宁。
朕特免除天下百姓三年赋税,以酬万民之功。”
那诏书被抄写多份,广贴于天下各州府县城。百姓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感恩皇恩浩荡。
而在宫中的大殿之上,崇祯皇帝开始对所有有功人员进行封赏。
方正化率领众将士整齐地站在大殿内,他们个个身姿挺拔。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将士。
随后,崇祯皇帝一一封赏其他有功将士,大殿内充满了喜庆与荣耀的气氛。
众将士们皆感恩戴德,发誓要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场平叛之战,不仅让大明解决了女真之乱,也让崇祯看到了中兴的希望。
而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也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
他们的名字将被铭刻在大明的历史长河之中,成为不朽的传奇。
崇祯站在巍峨的紫禁城城楼上,俯瞰着下方欢呼雀跃的将士与文武百官。
他身着绣着金龙的袍服,身姿挺拔,却又难掩那一丝疲惫。
微风轻轻拂过,吹起他的袍角与发丝,他的目光深远而凝重,仿若要穿透这眼前的欢庆场景,看到大明王朝的万里山河。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那是女真外患终得平息后的释然。
然而,在这笑意之下,一抹坚定的神情在他的眼眸深处缓缓浮现。
他缓缓抬起头,望向远方的天际,嘴唇轻轻嚅动,心中默念:“女真外患既除,此乃大明之幸,亦是朕之契机。”
他的声音微弱得几不可闻,却似带着千钧之力,在自己的心间久久回荡。
崇祯微微眯起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地主豪绅与士大夫们那一张张或骄横或谄媚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这些人……”他轻声低语,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与决然。
“他们把控着大量土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此等局面,绝不能再继续下去。”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指节泛白,仿佛此刻正紧紧地揪住那些贪婪之人的命脉。
他深吸一口气,又缓缓松开拳头,那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朕要将他们的土地皆分给百姓,让百姓有田可耕,有屋可住,真正过上好日子。”
崇祯的眼神变得明亮而炽热,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那光芒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他挺了挺胸膛,身姿愈发显得伟岸,仿佛一位即将踏上伟大征程的勇士,毫不畏惧前方的艰难险阻。
尽管他深知这一举措必将触动众多既得利益者的根基,定会遭遇重重阻力。
犹如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每一步都可能鲜血淋漓。
但崇祯的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轻轻抬起下颌,脸上的神情庄重而肃穆。
“虽任重道远,然朕乃天子,受命于天,自当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朕定要让这大明的江山,重回盛世之态。”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这城楼上空回荡,似是在向天地宣告自己的决心,又似是在给自己打气鼓劲。
此时,一名侍从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来,轻声提醒道:“陛下,时辰不早,该回宫歇息了。”
崇祯微微转过头,看了侍从一眼,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再次望向下方的人群,目光中带着一丝不舍与期待。
他缓缓转身,脚步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大明王朝的命运之弦上。
那龙袍的下摆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摆动,似也在诉说着这位帝王的壮志雄心。
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紫禁城的宫墙之后,但他心中的那份信念,却如同一颗种子。
在这古老的宫殿中悄然种下,只待日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改变整个大明的命运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