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穿越雷区(2/2)
即便如此,冯辰的步伐依旧谨慎至极。
每一步都谨小慎微,生怕有一丝不慎便引发无法挽回的灾难。
不久,另一处危机又悄然浮现。
一枚绊发雷一头被尖锐的竹签,深深钉入泥土之中。
另一头则被一块沉重的石块牢牢压制,无声地威胁着每一个靠近的生命。
这颗绊发雷的设置也非常歹毒,一旦有人经过不注意绊发,不单单是爆炸破片杀伤。
当这个绊发雷爆炸后它周边的碎石,也会瞬间化成伤人的利器,随着冲击波四散开来。
不过这个绊发雷倒是好解决,只是将绊线绞断即可。
排除险情后冯辰继续前进,当他们即将走出雷场的时候。
刚刚走了没两步,冯辰又发现了一个“子弹雷”。
这个子弹雷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它的战斗部就是一颗子弹。
因此成本低,材料来源广泛,可以大量制造。
而且其性能可靠,安全系数高,重量轻,易于携带,布设速度快,隐蔽性好等特点。
所以这东西在二战时期,就被各个国家广泛使用。
不过让冯辰无奈的是,这颗‘子弹雷’还是华国在六十年代生产,提供给南猴子的抗M的。
这款‘子弹雷’使用的还是56式7.62普通弹,放置在一根竹管内部埋入地下。
质量200克,全长115,直径60,击发压力150~300N。
当敌人踏上地雷时,雷底的击针会击发子弹,弹头射出后打穿敌人的脚板或大腿。
如果是轻型车辆触雷,还能够破坏轮胎。
此时冯辰他们已经临近半山腰,如果这是在战斗进行的时候。
踩中‘子弹雷’的战士虽然伤不至死,但是需要有人把他抬下去。
一方面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战士失血过多死亡。
可这样又反而会给进攻部队,造成非战斗减员甚至会影响战斗进程。
随着冯辰一步步的探索排雷,陆陆续续又排除了许多地雷,一条通过雷场的通道也终于打通。
只不过在冯辰排除的地雷里,发现有很多都是我们自已生产的地雷。
这让冯辰也很是无奈和气愤,像69式、72式等多种反步兵跳雷。
尤其是72式反步兵跳雷,这些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塑料跳雷。
其技术先进,结构新颖,特别是其独有的塑料雷壳包裹杀伤钢珠。
以及可溶解保险机构,均为世界首创。
塑料雷壳包裹杀伤钢珠的设计,减小了雷体的死重量,并降低金属特性,增加了探雷难度。
而且72式反步兵跳雷,装填了650枚预制钢珠,杀伤半径14米,几乎没有杀伤死角。
还能对敌军的腰腹部产生致命打击,就算是卧倒也难逃一劫。
这些杀人利器也都是,当初我们支援给南猴子抗M的。
昔日的盟友,曾经的备受我们关爱的‘小老弟’!
此刻竟挥舞着我们亲手打造的武器,矛头一转,对准了我们自已。
看到这些如今反噬自身的利刃,令冯辰心中泛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作自受”之感……
当通过雷场之后,钟跃民就带人走到了前面。
众人来到距离Lao山主峰,不远的位置停下。
钟跃民锐利的目光穿透了丛丛密林,认真审视着主峰的敌情。
而他身旁的战士则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一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