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气晕朱由检(1/2)
这王承恩能在宫里混的这么大那肯定是也个人精,尤其干他们这一行的察言观色的功夫都不差,所以王承恩一耳朵就听出来了朱由检的语气中有些不满。
只见那王承恩扑通一声直接就滑跪到了朱由检的跟前,然后将奏本夹在腋下给朱由检磕了一个响头,然后诚惶诚恐的对朱由检请罪道:“奴婢该死,奴婢有罪,还请皇爷责罚!”
朱由检见王承恩这么快就认错心里非常的欣慰,于是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对王承恩说道:“王伴伴起来吧,下回有什么事提前跟朕说一声,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这也就王承恩在朱由检这里有这个待遇,这要是换了高起潜、卢九德这些太监敢背着朱由检私会大臣话,那朱由检可能不会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谢万岁隆恩!”
那王承恩磕了一个响头之后便起身来,只见那王承恩的脑门上此时已经是冷汗直冒,于是这王承恩便拿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刚好这王承恩用的是夹住奏本在腋下的那只手,于是这封奏本便掉在了地上,王承恩见状赶紧趴地上将奏本给捡起来,这个动作让朱由检给看到了。
朱由检稍微瞥了一眼王承恩,然后那语气有些轻松的对王承恩说道:“王伴伴,是不是又有捷报传过来了?!”
...
这朱由检之所问出这种话来倒也不是朱由检脑子有问题,而是朱由检本人长期处在一个信息茧房里面,没怎么输过。
就那凤阳地区的情况来说,那兵部尚书张凤翼并非全部都瞒着不报,而是给朱由检报告了部分情况。
比如说铁贼这一路攻打凤阳的西大门颍州这一仗,那张凤翼在题本中给朱由检奏报说颖州知州据守城池与贼大战五天五夜杀贼无数,但因为有城中有内奸最终导致城破。
可没过几天官军又在颖州“大败”流贼一场,又“杀贼无数”成功收复颖州。
可真实情况是农民军从颖州撤退之后那从颖州逃出去的部分官吏重新占据颖州,然后抓了几个跟着贼寇抢劫的流民当成贼寇砍了报上去的。
徐州总兵马爌与闯贼这一路贼寇在宿州一战还是“大败”贼寇,杀的流寇从宿州仓皇跑路到淮河以南地区,并追贼数百里“斩获无数”。
但实际上是高迎祥和马爌互有胜负,高迎祥也不是仓皇跑路而是以正常行军渡过淮河前往凤阳,那马爌等高迎祥过了淮河在到淮河北岸去盯着在凤阳的流寇,然后再杀几个良民报上去说是杀的贼寇。
至于西贼这一路官军的战报则是更离谱,张凤翼报告给朱由检说寿州守军在城下击毙八贼张献忠,一砖头把这贼头给夯死了!
可实际情况只是张献忠从云梯上掉下来摔了一跤而已,官军那边居然瞎传八大王被打死了,可见这帮人瞒上欺下到了何等丧心病狂的地步。
...
朱由检每天收到关于流寇的战报就是这种类型的报告,但凡小胜那就是大捷,不败那就是小赢,小败那就是打平。
至于打了大败仗这种实在是瞒不住的那就是互相甩锅找替罪羊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哪怕是再聪明的人每天听这种战报也会被忽悠成傻子,更何况是朱由检这种智商在平均线的人了。
不过朱由检每天收到这种战报他自己也有责任,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将帅被杀的、被判刑的、被革职的一抓一大把,朝中的兵部尚书侍郎内阁大学士也是一茬接一茬的换。
这朱由检动不动就将罪过归咎给杀就是责罚训斥,在这种高压的政治环境下,这
所以在朱由检的手下当过你越是老实那就越是吃亏,比如那陕西前巡抚练国事这就是个典型的老实人代表。
人在衙门坐祸从天上来,最后真相大白洗清冤屈依旧是没有能官复原职。
而你越不老实的话,相反还越容易吃亏,就比如前面的陈奇瑜,这陈奇瑜犯的错误都够他砍头的,但这陈奇瑜一番骚操作之下硬是给自己争到了一条活路。
还有那兵部尚书张凤翼,此公是崇祯朝干的时间最长的兵部尚书,而此公能稳坐钓鱼台这么多年的秘诀,那就是天天给天天朱由检看赢麻了的战报,如果没有赢麻了的战报,此公亲自动手加工一批赢麻了的战报给朱由检看。
这经张凤翼手的战报哄的朱由检那是每天都笑呵呵的,所以此公才能在兵部尚书的任上干这么多年。
你要是换一个老实一点的兵部尚书把真实的战报给朱由检,那朱由检一怒之下肯定将过错都归给那主管军事的兵部尚书,这也是为什么张凤翼之前的兵部尚书干不长的原因。
毕竟你这天天给领导看这种添堵的报告,那领导能对你有好脸色?!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检才下意识的认为王承恩拿过来的奏疏是捷报。
...
王承恩听到朱由检这话后就有些绷不住了,但王承恩还是硬着头皮对朱由检说道:“万岁先答应奴婢一件事情,待会看完这封奏疏后千万不要气坏了身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