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风起云涌(十一)(1/1)
宜敏与何氏相谈甚欢,两人皆是气魄与胆识兼具的女子,为人处世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何氏本身就是天赋异禀之人,家学渊源令她习得一身好武艺,又嫁给了姚启圣这么一位异类,年轻时二人携手游历天下,凭借手中三尺青峰行侠仗义,即使后来姚启圣科举入仕当了官,夫妻二人依然不改往日初心。
“今日与夫人一见如故,若非忧庵先生尚在福建养病,本宫恨不得日日与夫人促膝长谈。”宜敏看着何氏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经过一番交谈,她对何氏的欣赏更甚,她行事洒脱随性,谈吐风趣幽默,对各种江湖轶事和民俗风情信手拈来,让两辈子都困居宫中的宜敏大开眼界。
何氏看着宜敏的眼神也是越发温和,比起一开始的感激敬畏,如今更多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亲切:“臣妇亦有同感,说句不好听的,在今日之前,臣妇向来是看不上京城那些贵妇人的,以夫为天并不是错,但是因此扭曲甚至失去自我就太过愚蠢了。”
她看得出面前这位皇后娘娘有颗向往自由的心,可惜她出身满洲高门大族,如今更是贵为皇后,千金之子不坐垂堂,轻易出不得这紫禁城,纵有凌云之志亦是惘然。
不过这并不妨碍何氏对宜敏的欣赏,本来她对于老爷打算站队大阿哥之事颇为纠结,在她看来皇家人都是一路货色,纵然换了一个皇帝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即使皇后是个心怀百姓之人,但后宫不得干政乃是铁律,又能对前朝有多少影响呢
如今真正与宜敏接触之后,何氏才算是心悦诚服,感叹自家老爷眼光还是那么毒辣,竟能从苏三味与善亲堂的隐秘关系上推断出如此多东西,难怪他果断让自己进京敲登闻鼓,借告御状之名投石问路,若是皇后有意自然会施恩于己,只要她肯出手自己定然安全无虞,若是不幸猜测错了,老爷也给自己安排了其他退路,虽然会吃点苦头却不至于丢了性命就是了。
“罢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今日能得夫人这般志同道合的知己已是幸事,若是强求反倒不美。本宫已经安排好车架和随行人员,夫人随时可以启程,沿途驿站的文书也都准备好了,夫人若是不着急赶路,不妨多欣赏一番沿途风光,顺便帮本宫看看各地善亲堂的情况,免得因为个把蛀虫坏了善亲堂的名声。”
宜敏知道何氏归心似箭,自然不会煞风景地去挽留,反而贴心地准备好了一切,还给了何氏一枚监察令牌,让其暗中探访沿途的善亲堂,毕竟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善亲堂摊子越铺越大,其中人员难免良莠不齐,虽然核心事务都把握在宜敏的心腹手里,但是人心易变乃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如今难得有了何氏这么一个江湖阅历丰富兼且武功高强的人才,宜敏当然是不客气地顺手用上了。
“皇后娘娘放心,此事包在民妇身上便是。”何氏摆着胸脯保证着,满不在乎地道,“老爷这两年闲赋在家,没有那么多事务烦扰,身体已经修养得还不错,身边又有小辈承欢膝下,有无民妇皆无大碍的,民妇也正好松快松快。”
宜敏忍不住掩嘴而笑:“夫人这性子当真叫人喜欢,本宫可是羡慕得很。”嬉笑怒骂皆出己心,无需狡言伪色,也不必虚与委蛇,心怀宽阔行天下,何等的潇洒随性,是她两辈子都无法想象的自在人生。
何氏被宜敏真心诚意的夸赞弄得有些赧然,连连摆手道:“民妇不过是学得两手庄稼把式,混迹江湖的野路子罢了,哪里值得娘娘这般赞许您在民间那才是真正的万家生佛,民心所向。尤其是南边儿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心中更是将您奉若神明,凡遇善亲堂行救济之事,那真是云集景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争先。”
何氏一提起这个话题就有些收不住口了,历数她从福建沿海一路北上的所见所闻,对于善亲堂是赞不绝口,看着宜敏的目光越发的尊敬灼热:“犹记得十多年前善亲堂刚刚成立的时候,无数人冷眼旁观想要看笑话,说实话当初民妇甚至还和老爷打赌,这善亲堂能支撑多久不倒”
宜敏顿时来了兴致,笑问道:“不知赌了什么谁赢谁输了”对于善亲堂被拿来打赌的事一点都不生气,毕竟她知道民间这种善堂时常会有,都是富贵人家或官员权贵夫人想要积攒名望时的惯用伎俩,一旦达到目的立刻就会失去兴趣,而没有了后续钱财的支持,善堂也会很快关门,甚至沦为罪恶之地。
何氏无奈地摇了摇头:“赌注并不重要,重点是我和老爷都输了,因为我赌一年,老爷则说三年,结果我们都错了,因为我们都低估了娘娘的心胸气魄。”当时老爷说贵妃再有钱也顶多支持三年,一旦摊子铺大了没准还更短一些,嘲讽宫中贵人不过是为了博取声名好上位,等目的达到了肯定就舍不得这般花钱如流水了。
宜敏昳丽的面容上带着笑意,线条优美的唇角微微翘起:“其实本宫当初成立善亲堂的初衷不过是为了给那些无辜被拐卖的妇孺一个栖身之所罢了,所费钱财对本宫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却能够给这些走投无路之人一点希望,又何乐而不为呢”
何氏震惊地瞪大了眼睛,心中惊叹,我滴个乖乖,这皇后娘娘到底多有钱如今全大清这么多善亲堂,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虽说有各地豪商巨贾慷慨解囊,又有地方官员通融协助,但是光维持基本的日常开支就已经是一笔天文数字了,而且这可是只出不进,没有任何盈利的行当。
“夫人不必如此惊讶,其实全大清的善亲堂除了一开始成立时的花费之外,平日里收到的善款已经足以支撑日常开销,甚至有些富裕的地方还能有所结余,本宫一开始就定好了章程,会定期派人监察这些善款的收支情况,各地互通有无,若逢灾年则成八方支援之势。”
宜敏耐心地解释着善亲堂的运作模式,让何氏知道其实她并不是真的富可敌国,“所以无论大清各地新增多少善亲堂,本宫所需要做的就是给出初始经费和人手,一切照章办事,等善亲堂真正开始运作之后就可以功成身退,只派人定期巡察即可,想来那些官员富绅也不敢对本宫的产业下手。”
何氏咽了咽口水,有些无语地听着这轻描淡写的话语,看着面前这个全天下最尊贵的女子,心中之震撼难以言表,她可不是真的升斗小民,姚何两家曾经也是一方豪富,家中田庄产业亦是不少,她打理起来都觉得颇为吃力,尤其底下的管事若是要弄鬼简直防不慎防。
比起皇后遍及大清十八行省的善亲堂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偏偏人家就如同耍弄指尖玩具一般轻松自如,所有人都觉得皇后为了维持善亲堂定然是要大出血的,没准就是在打肿脸充胖子,不知多少人在等着看笑话呢结果人家告诉你根本就没啥花销,九牛一毛而已,这还能玩
“本宫虽然对善亲堂的监察十分有信心,但是世上总有一叶障目或者灯下黑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才想要劳烦夫人替本宫去民间看一看,听一听,本宫想知道真实的善亲堂究竟是何模样”
宜敏神色依旧温和从容,言语中却带着淡淡的担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自古以来多少善事最终却带来了恶果,多少善堂最后沦为罪恶之源,本宫不希望善亲堂也步上这等后尘。正因为本宫站的太高了,更是不能行差踏错,如今全大清拥有一千零八十九处善亲堂,一旦有所疏漏,本宫纵使万悔亦难赎其疚。”
何氏闻言肃然起敬,站起身整理了一番衣袍,郑重地躬身一礼到底,起身后斩钉截铁地道:“刚刚是民妇狭隘了,未曾理解皇后娘娘的用心良苦,此行向南必定用心做好此事,决不辜负娘娘所托。”
她此时心情再不复先前的轻松随意,只觉得千钧重担在肩头,因为她明白皇后所托之事关系重大,绝非先前所言的顺路暗访那般简单,定然是察觉到了某些不妙的苗头,这才会托付于自己,或者说是托付给自己背后的老爷。只是她并不后悔接下此事,因为只要想想皇后麾下那一千多处善亲堂若是真的出事,带来的后果简直叫人不寒而栗。
宜敏起身走下凤座,走到何氏面前,欣慰道:“本宫果然没有看错了,不仅忧庵先生忧国忧民,夫人同样巾帼不让须眉。”她从腰间解下一枚玉坠挂饰,放到何氏掌中,低声道,“此乃本宫信物,凭此可到任意一家如归客栈入住,若有需要可将信件交与客栈掌柜,到时候本宫自会收到消息。”